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手术治疗5例小脑前上部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5例患者均经神经导航精确定位及动态示踪,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行枕下经小脑上入路手术。5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中手术视野显露满意,病变定位和动态示踪精准,脑保护充分,术后恢复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手术治疗5例小脑前上部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5例患者均经神经导航精确定位及动态示踪,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行枕下经小脑上入路手术。5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中手术视野显露满意,病变定位和动态示踪精准,脑保护充分,术后恢复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小脑裂孔疝患者继发枕叶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后急性小脑裂孔疝患者。对枕叶梗死组与非枕叶梗死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继发枕叶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50例小脑裂孔疝患者,男性127例(84.7%),女性23例(15.3%);中位年龄37岁(四分位数间距19~55岁,范围7~84岁);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7.41±0.16)分。34例(22.7%)患者术后继发枕叶梗死。枕叶梗死组术前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术前瞳孔情况、脑疝持续时间、环池显影程度、中线偏移程度、血肿类型以及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程度与非枕叶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程度[优势比(odds ratio, OR)1.66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36~2.076;P<0.001]、术前休克(OR 53.191,95% CI 6.724~420.748;P<0.001)以及环池显影程度(OR 32.108,95% CI 5.155~200.00;P<0.001)为急性小脑裂孔疝患者发生枕叶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程度、术前休克和环池显影程度是颅脑外伤并发小脑裂孔疝患者继发枕叶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脑后动脉P2段以远血管在脑疝后被延展牵拉形成的急性机械性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继发枕叶梗死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术前休克导致的全脑缺氧内环境对后期枕叶梗死形成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环池显影程度则可能是术后枕叶梗死形成的良好临床预警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枕叶 脑疝 脑损伤,创伤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