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作者: 蒋梦迪 张晓蕾 侯阳 郑敏文 张佳胤 张波 张代民 徐磊 胡秀华 王怡宁 杨健 刘辉 周帆 杨桂芬 张龙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 2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沈阳 11000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西安 710000,上海市第六医院放射科 200233,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225300,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科 2100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放射科10002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杭州 310016,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10073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710061,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广州 51003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解剖和血流储备分数(FFR)功能不匹配的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CT斑块特征,并确定解剖功能不匹配病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中国11家医疗中心行冠状动脉CTA(CCTA)、ICA和有创FFR检查的419例患者的515支管腔直径狭窄程度(DS)≥50%的病变血管,其中匹配组229支(FFR≤0.80)和不匹配组286支(FFR>0.80)。记录病变所在血管并测量斑块的CT特征,包括冠状动脉开口至病变近段的距离、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斑块体积及各成分体积、重塑指数和斑块形态复杂程度,比较上述斑块特征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采用约登指数确定斑块定量特征的的最佳阈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斑块特征与不匹配病变的关系;并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不同斑块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与匹配组相比,不匹配组斑块具有狭窄程度更轻、斑块负荷更小、病变更短、斑块体积(包括各成分体积)更小、FFR值更高和最小管腔面积更大的特点,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重度复杂斑块在匹配组更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AD病变、最小管腔面积>4 mm2、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斑块钙化体积<27 mm3、斑块脂质体积<30 mm3、斑块纤维体积<150 mm3和斑块形态复杂程度对解剖功能不匹配病变具有预测意义;并将这些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最小管腔面积>4 mm2(OR=3.371,95%CI 1.903~5.973,P<0.001)、斑块脂质体积<30 mm3(OR=3.014,95%CI 1.691~5.373,P<0.001)、斑块形态复杂程度(轻度OR=17.772,95%CI 8.072~39.128,P<0.001;中度OR=6.383,95%CI 3.739~10.896,P<0.001)是导致病变解剖与功能不匹配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3个斑块特征预测不匹配病变的AUC值为0.824,优于任何单一斑块特征的AUC(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病变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脂质体积和斑块形态复杂程度是解剖功能不匹配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预测能力。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斑块特征
  • 简介:摘要:断层解剖作为解剖学的内容之一,主要涉及人体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医学专科院校在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时,需提升断层解剖学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另外所传授内容需符合医学影像临床工作需求。本次研究就专科院校断层解剖学课程教材选择、师资队伍组建、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为专科院校开展断层解剖学提供一定建议和参考意见。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 断层解剖学 教学实践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蓝光成像(blue laser imaging,BLI)内镜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筛查出的253处结直肠黏膜形态或色泽发生异常改变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WLE、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蓝光成像对比(BLI-contrast)、亮蓝光成像(BLI-bright)模式检查,依据2010年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以内镜治疗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WLE、LCI、BLI-contrast、BLI-bright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比较LCI、BLI-contrast、BLI-bright与WLE模式诊断的效果。结果病理检查显示WLE、LCI、BLI-contrast、BLI-bright对于癌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9.1%、84.2%、89.9%、97.1%,特异度分别为69.3%、74.6%、91.2%、95.6%。WLE、LCI、BLI-contrast、BLI-bright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灶分别占74.7%(189/253)、79.8%(202/253)、90.5%(229/253)、96.4%(244/253),Kappa值分别为0.487、0.591、0.809、0.928。与WLE相比,LCI、BLI-contrast、BLI-bright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LCI、BLI-contrast、BLI-bright模式可提高内镜下诊断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诊断 蓝光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Gm13568对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疾病进程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特异性靶向星形胶质细胞的lncRNA Gm13568沉默与对照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命名为LV-Inhibit-Gm13568和LV-ctrl,并包装病毒。1×107 TU病毒悬液静脉注射入C57BL/6小鼠体内7 d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35-55)多肽诱导EAE模型。实验分为PBS组、EAE组、LV-ctrl+EAE组和LV-Inhibit-Gm13568+EAE组,采用双盲法每日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EAE小鼠诱导后23 d,取各组小鼠脊髓组织,利用real-time PCR测定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指标Serping 1、C3、Srgn和H2-T23的mRNA转录水平,同时测定IL-6、TNF-α、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 IP-10)的生成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Notch1的表达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磷酸化水平(phosphorylated STAT3, p-STAT3);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Notch1活化后的胞内段蛋白(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与GFAP的共表达;HE和劳克坚牢蓝染色(Luxol fast blue,LFB)分别观察脊髓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变化。结果与PBS组比较,EAE组和LV-ctrl+EAE组小鼠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Notch1的表达显著上调。沉默内源性lncRNA Gm13568后,与LV-ctrl+EAE组比较,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在抗原诱导后23 d从平均3.5分下降至1分以下,临床症状缓解,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同时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生成减少;Notch1、GFAP、NIC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小鼠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髓鞘脱失显著减轻。结论LncRNA Gm13568可能通过调控Notch1/STAT3信号调控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调节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参与EAE的病变进程。

  • 标签: LncRNA Gm13568 A1型星形胶质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Notch1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预防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食管狭窄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ESD且术后黏膜缺损≥5/6食管环周、长度30~100 mm的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术后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预防食管狭窄。ESD术后食管黏膜缺损分为2级:1级为≥5/6环周但未累及全环周;2级累及全环周。观察术后狭窄发生率,狭窄出现时间,内镜下球囊扩张(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s,EBD)或放射状切开(radial incision and cuttings,RIC)治疗狭窄的次数,以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27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访14~38个月,其中术后黏膜缺损范围1级的患者3例,2级24例。术后黏膜缺损长度(73.7±18.4)mm,球囊放置时间(92.0±20.0)d;总狭窄发生率为18.5%(5/27),其中术后黏膜缺损2级的患者狭窄发生率为16.7%(4/24)。球囊取出到发生狭窄的中位时间为17 d,其中2例狭窄患者分别进行了3次EBD治疗,其余3例患者分别接受了2次、1次和2次RIC治疗。所有患者在佩戴球囊过程中未出现穿孔和迟发性出血。结论对于ESD术后黏膜缺损≥5/6食管环周且长度≤100 mm的食管大面积病变患者,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术后狭窄的方法。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