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3DCT观察大龄(≥8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后残余畸形病理改变,模拟手术预判治疗效果,探讨多种手术方式综合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综合运用多种截骨术治疗的大龄DDH治疗后残余畸形病例资料共27例35髋,手术时患儿年龄8岁至13岁9个月。根据Tonnis分型,Ⅰ型7髋,Ⅱ型22髋,Ⅲ型6髋。根据Kalamchi & MacEwen股骨头坏死分型,Ⅱ型6髋,Ⅲ型11髋,Ⅳ型8髋,10髋未见坏死。根据Ponseti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2级3髋,3级6髋,4级4髋,5级12髋,6级10髋。根据改良Severin分类,Ⅱ型3髋,Ⅲ型13髋,Ⅳ型12髋,Ⅴ型7髋。术前摄骨盆-双股骨全长CT。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建立3D骨模型。根据患儿年龄和头臼匹配情况模拟相应截骨术,观察截骨后股骨头覆盖和关节匹配情况,据此行手术治疗。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Reimer指数和Sharp角的变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价随访时影像学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改良Severin分类评价影像学效果,以Ponseti标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3~36个月。末次随访时Reimer指数由0.54±0.24改善至0.19±0.08,Sharp角由53°±8°改善至38°±6°,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按改良Severin分类,Ⅰ型5髋为优,Ⅱ型19髋为良,Ⅲ型11髋为可,优良率为68%(24/35)。按Ponseti标准,1级17髋,2级11髋,3级7髋,优良率80%(28/35)。结论在3DCT模拟手术的辅助下,综合运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大龄DDH手术后残余畸形可缓解关节疼痛并改善跛行步态,早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三维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计划并预判治疗效果,分析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大龄儿童DDH病例共12例(19髋),其中男5例(7髋),女7例(12髋);患儿年龄(11.14±1.98)岁(范围:8岁~13.33岁);12例中左侧4例,右侧1例,双侧7例。根据Tonnis分型,Ⅰ型8髋,Ⅱ型11髋;6髋0.20≤ Reimers指数(Reimers’s indexes,RI)<0.33,为髋臼发育不良,13髋0.33≤ RI<1为半脱位。患儿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进行模拟手术、制定手术计划,根据模拟手术所预期达到的矫形效果应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并同期行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截骨术。比较手术前后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RI和骶棘韧带长度的变化;应用改良Severin分类评价术后影像学效果,应用改良McKay分级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19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7±33)min(范围:290~410 min);术中出血量(784±112)ml(范围:550~1 000 ml)。12例随访时间(34.84±8.39)个月(范围:16~48个月)。19髋的Sharp角由术前55°±3°改善至末次随访的36°±3°,同时CEA由-8°±14°改善至末次随访的22°±3°,Reimers指数由0.50±0.17改善至末次随访0.14±0.03,骶棘韧带模拟长度由(48.40±10.00)mm减小至术后的(41.60±10.4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9髋中的12髋Shenton线不连续,随访时均恢复连续性。根据改良Severin分类,优12髋、良4髋、可3髋,优良率84%。根据改良McKay分级,优12髋、良6髋、可1髋,优良率95%。随访时2髋存在坐骨骨不连,2例患儿存在<2 ㎝的双下肢不等长。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感染、断钉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DDH短期效果良好,在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为精确地判断手术指征、量化操作细节并直观判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成像,三维 截骨术 儿童 髋脱位,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