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电力体制制度的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也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尤其是针对10KV及以下的业扩工程来说,更是关系重大也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对于业扩工程的管理,要始终遵循科学、规范、优质及高效的准则。因此,我们首先要对电力客户中10KV的业扩工程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找出我们在管理中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及对策,更好的促进10KV及以下业扩工程的管理,实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 标签: 10KV 业扩工程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10KV配电线路是目前运用得极为广泛的线路,它在满足人们日常用电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进行有效分析,能够确保电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就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10kv配电线路 运行维护 检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手术治疗的10 9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的计算,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选取2009—2019年随访数据更详尽的2 884例肝细胞癌病例纳入长期生存分析,其中接受肝切除患者2 549例,男性2 107例,女性442例,年龄(56.6±11.1)岁(范围:20~86岁);接受肝移植患者335例,男性292例,女性43例,年龄(51.0±9.7)岁(范围:21~73岁)。比较肝切除与肝移植的效果、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效果等。结果10 9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10 331例行肝切除,635例行肝移植。根据收治时间,将10 331例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3组:1986—1995年组(712例)、1996—2008年组(3 988例)、2009—2019年组(5 631例)。1986—1995年组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2.9%。2009—2019年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51.7%,其中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4%、26.6%和50.6%。进一步分析行首次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2 549例),其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1%、71.9%、60.0%、41.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0%;行一期肝移植的肝细胞癌患者247例,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0%、64.8%、61.9%、57.6%,行补救性肝移植88例,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8%、65.2%、52.5%、52.5%,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549例接受首次肝切除和247例接受一期肝移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复发率相比,符合米兰标准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3%、87.1%、76.9%、54.7%和95.4%、79.4%、77.4%、71.7%(P=0.754),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6.3%、35.9%、47.6%和8.1%、11.7%、13.9%(P<0.01);超米兰标准无大血管侵犯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2%、65.9%、53.0%、33.0%和87.6%、71.8%、71.8%、69.3%(P=0.003),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9.2%、57.8%、69.7%和29.7%、36.7%、36.7%(P<0.01);超米兰标准有大血管侵犯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2.1%、36.1%、22.2%、15.0%和62.9%、31.8%、19.9%、0(P=0.387),1、3、5年复发率分别为61.5%、74.7%、80.8%和59.7%、82.9%、87.2%(P=0.909)。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性别、术前辅助治疗、症状、AST、术中或术后输血、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硬化、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和病理分化(P值均<0.0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匹配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患者资料,得到443对病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与解剖性肝切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但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率高于解剖性肝切除(P=0.035)。结论近十年,肝癌手术治疗的生存率较之前明显升高。对于肝功能储备较好的肝细胞癌患者可以先行切除手术,复发后再行补救性肝移植,补救性肝移植的效果与一期肝移植相当。在确保阴性切缘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保留更多肝脏组织的非解剖性肝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移植 预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甘肃省2018年10岁以下儿童中门诊流感样(influenza-like illnes,ILI)病例中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特征,为Flu、RSV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19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病例咽拭子标本共8 559份,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流感病毒,对其中的3 436份,用RT-PCR法对RSV检测。结果Flu阳性934份,阳性率10.91%,其中甲型H1N1阳性431例、H3N2阳性70例、乙型428例、甲型H1N1和乙型混合5例;RSV阳性320份,阳性率9.31%。14个市州之间Flu、RSV检测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6.99,Р<0.01;χ2=263.34,Р<0.01)。流感1月份为最高峰,阳性率为50.70%,乙型B/Yamagata系(占53.53%)和甲型H1N1(占39.93%)同时流行。RSV的流行高峰在2~4月,阳性率达13.98%,5岁以下儿童RSV阳性率10.11%,高于5岁及以上儿童RSV的阳性率6.94%.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7,Р<0.01)。结论10岁以下儿童ILI就诊病例中RSV和Flu是主要的病原,每年冬春季节存在流行高峰,建议加强RSV的监测。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 儿童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