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位置固定,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基层国土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土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决定着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执政能力、国家治理的根基和水平。如何加强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其工作重中之重。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国土管理的理解,简要分析了基层国土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基层管理 国土管理 问题浅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儿童脓毒症发生院内感染相关的免疫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诊断脓毒症的15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在PICU期间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比较两组辅助性T细胞1和2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及治疗转归。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两组的病情严重度及治疗进行匹配,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预测院内感染发生的免疫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无院内感染组104例,院内感染组51例,首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时间为入PICU后(12±7)d。常见部位为肺部(26例,51.0%)、血流(15例,29.4%)。院内感染组PRISM-Ⅲ显著高于无院内感染组[8(0~31)比4(0~17)分,Z=3 913.00,P<0.0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创机械通气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无院内感染组[35.3%(18/51)比10.6%(11/104),χ²=13.77,P<0.01;86.3%(44/51)比38.5%(40/104),χ²=31.51,P<0.01];院内感染组PICU住院时间更长[20(3~94)比7(2~41) d,Z=4 585.50,P<0.01],病死率更高[29.4%(15/51)比6.7%(7/104),χ²=14.45,P<0.01];院内感染组白细胞介素(IL)-6、IL-10更高[37.83(2.23~7 209.99)比13.45(0.80~50 580.64)ng/L,Z=3 390.50,P=0.01;10.42(1.11~6 052.21)比4.10(0.16~409.28)ng/L,Z=3 212.00,P=0.03],CD4+/CD8+、CD14+HLA-DR比例更低[1.16(0.44~4.96)比1.61(0.15~6.37),Z=1 955.00,P=0.01;0.48(0.08~0.99)比0.67(0.09~0.98),Z=1 915.50,P<0.01]。PSM后,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各46例,院内感染组CD14+HLA-DR比例明显低于无院内感染组[0.44(0.08~0.99)比0.64(0.09~0.98),Z=758.00,P=0.02]。CD14+HLA-DR比例预测院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截断值为0.39,95%CI为0.528~0.755。结论CD14+HLA-DR比例水平可能与儿童脓毒症发生院内感染相关

  • 标签: 儿童 脓毒症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抽取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9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并于治疗4个月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效果,所有患者进行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分析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入选的89例胃癌患者,有效64例,占比71.91%,纳入有效组;无效组25例,占比28.09%。有效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无效组,CD8+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血清CD3+、CD4+、CD4+/CD8+、CD8+预测胃癌化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0.898、0.757、0.816。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胃癌化疗效果有密切关系,临床可于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实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水平异常患者进行干预,以达到改善疗效作用。

  • 标签: 胃癌 T淋巴细胞亚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为儿科工作者提供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儿童期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以发热、肝酶升高、全血细胞数降低、休克、多脏器衰竭等为首发表现,确诊为HLH并给予化疗,同时进行肿瘤等继发因素相关检查,并最终确诊。1例为肝移植术后患儿,1例给予淋巴瘤化疗方案,但最终2例患儿因严重感染和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本病罕见,临床过程呈爆发性进展,预后差。HLH与淋巴瘤临床表现相互交织,临床医生在诊治HLH患儿时,恶性肿瘤应被视为可能的潜在疾病之一。

  • 标签: 儿童期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为儿科工作者提供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儿童期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以发热、肝酶升高、全血细胞数降低、休克、多脏器衰竭等为首发表现,确诊为HLH并给予化疗,同时进行肿瘤等继发因素相关检查,并最终确诊。1例为肝移植术后患儿,1例给予淋巴瘤化疗方案,但最终2例患儿因严重感染和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本病罕见,临床过程呈爆发性进展,预后差。HLH与淋巴瘤临床表现相互交织,临床医生在诊治HLH患儿时,恶性肿瘤应被视为可能的潜在疾病之一。

  • 标签: 儿童期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