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内镜及双镜联合的手术方式治疗5~10 cm胃间质瘤(GS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20年2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完成手术治疗及随访116例5~10 cm GST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38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B组39例行腹腔镜下手术,C组39例行腹腔镜内镜联合切除术(LECS);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三组术前、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胃肠功能采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三组GIQLI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C组高于A、B组(P<0.05),但A、B组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但A、B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D、腹腔镜手术单独应用比较,LECS治疗5~10 cm GST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胃肠恢复,并发症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胃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Kartagener综合征(KT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于邛崃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KTS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候选变异。模拟分析错义变异导致的蛋白结构改变,应用HSF 3.0在线平台对非编码区变异进行危害性预测。结果患儿具有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及内脏反位等临床表现,基因检测提示其DNAH5基因存在c.5174T>C与c.7610-3T>G复合杂合变异,Sanger测序证实二者分别遗传自患儿母亲和父亲。两个变异在dbSNP、1000 Genomes、ExAC、ClinVar及HGMD等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蛋白结构分析结果提示c.5174T>C(p.Leu1725Pro)可能影响蛋白局部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活性,HSF 3.0分析结果提示c.7610-3T>G可能破坏剪接受体从而影响转录。结论DNAH5基因c.5174T>C与c.7610-3T>G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进一步拓展了DNAH5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Kartagener综合征 DNAH5基因 非编码区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