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5%【1】,老年患者又占到约70%【2】,特别是老年人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Neer三、四部份骨折。单纯的锁定钢板固定或加同种异体松质骨条的移植、无法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容易出现复位丢失、固定失败等一系列并发症,有学者提出以锁定钢板联合同体异体腓骨棒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从适应症、作用机制,效果评价取得良好出效果【3】。为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锁定钢板 异体腓骨棒 复杂的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城市和生活等方面的用水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环境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得到更充足的用水,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循环利用,超滤膜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使用。

  • 标签: 超滤膜技术 环境工程 水处理
  • 简介:摘要:技艺的本来目的是善,是为了达成我们人类目的的一种手段或者方式,它虽然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甚至超越,但却与自然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技艺”并不是善的破坏者,而是实现“善”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技艺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促进人类持续发展进步提供更大发展前进动力的同时,也为促进人类发展创造出更多手段。所以需要从亚里士多德关于技艺的哲学思想高度出发,重新审视去认识把握技艺与善的相互联系。

  • 标签: 技艺 进步 提升
  • 简介:摘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物质,在现代化食品生产中,相关工作人员需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应用方式,并做好有效的食品添加剂检测。在目前的食品生产环境中,食品添加剂违法超标、超范围使用的问题依旧较为突出,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针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合理的方式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与管理,尽可能保障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安全,使我国未来的食品监测工作能够更为顺利地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利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添加剂有助于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合理。

  • 标签: 液相色谱 食品添加剂 检测
  • 简介:摘要预激性心肌病是由心室预激造成心室心肌电-机械兴奋异常而引发心室重构、心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消融阻断预激前传后,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可以改善和逆转。本文报道1例出生81 d预激性心肌病的婴儿,其心功能因旁路前传而明显受损,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而通过射频消融术成功阻断旁路,术后心功能得以改善,为婴幼儿预激性心肌病提供一定的治疗经验。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心肌病 婴幼儿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3例免疫性先天性完全性房室阻滞(CCAVB)的新生儿,20~24周胎龄起病,胎心率35~55次/min,母亲均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经激素等治疗胎儿CCAVB无逆转。分别于生后24 h、生后即刻及44日龄(校正胎龄36+5周)经剑突下小切口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电极固定于近右室流出道中后间隔部位。随访3个月至2.5年起搏阈值稳定,心功能及生长发育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应用于婴幼儿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0例心动过缓婴幼儿(年龄≤3岁)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指征并行左束支区域起搏,记录术中资料(起搏参数、影像及心电图资料),完善心脏超声检查,术后门诊规律随访。术前及术后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0例患儿(男6例、女4例),年龄(1.6±0.7)岁,体重(10.3±2.5)kg,均成功接受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术后心电图QRS波时限为(100±9)ms,心室起搏比例为(97±7)%。术后随访时间为6(6,12)个月。术后1周时,10例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值较比术前明显缩小(1.3±0.6 比3.6±1.1,t=9.37,P<0.001),随访期间10例患儿心功能均保持良好,末次随访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6±4)%。末次随访时起搏电极阈值较比术中稍有升高但均≤1.0 V,在临床可接受范围[(0.8±0.1)比(0.5±0.1)V,t=-5.27,P=0.001];电极感知及阻抗与术中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5)比(14±4)mV,(584±88)比(652±86)Ω,t=-0.83、2.26,P=0.426、0.050]。随访期间未见电极脱位、电极故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起搏QRS波时限窄且术后心功能保持良好,电极参数稳定。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儿童 心动过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转复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住院接受普罗帕酮急诊复律治疗的169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169例患儿中,男118例,女51例,年龄(2.84±2.91)岁(14 d~13岁)。按照年龄分为≤1岁组、>1~3岁组、>3~7岁组、>7岁组。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69例PSVT患儿中,≤1岁65例(38.5%),>1~3岁47例(27.8%);>3~7岁40例(23.7%);>7岁17例(10.1%);24例(14.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53例(90.5%)首次就诊原因为非特异性表现。4.1%(7/169例)的患儿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有效复律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由(44.0±4.0)%上升至(53.7±6.9)%(t=-4.700,P=0.003)。缓慢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总体显著有效率为74.0%(125/169例)。比较不同用药次数的显著有效率,总体(多次)静脉注射显著有效率[74.0%(125/169例)]明显高于首次静脉注射显著有效率[53.3%(90/1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7,P<0.001)。比较不同年龄组显著有效率,≤1岁患儿组(60.0%,39/65例)明显低于>1岁组(82.7%,86/10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6,P=0.001)。比较不同剂量组(1.5 mg/kg及1.0 mg/kg),≤1岁时,1.5 mg/kg组显著有效率(51.1%,23/45例)明显高于1.0 mg/kg组(20.0%,4/20例)(χ2=5.519,P=0.019);>1岁时,2种不同剂量组显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9% 比62.1%,χ2=0.180,P=0.671)。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不良反应率为9.5%(16/169例),其中1例表现为严重低血压,发生于伴右心功能不全的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15例发生心脏传导异常,均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伴心功能轻中度损伤患儿未发生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复律儿童PSVT相对安全有效,显著有效率为74.0%,其复律成功率与年龄、剂量及用药次数相关。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复律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但在心功能明显受损或心动过速持续无休止心功能损伤程度不明时应避免选用,警惕心功能恶化。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普罗帕酮 静脉注射药 儿童 婴儿
  • 简介:摘要:煤化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煤化工是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的重要手段。近些年,“贫油少气”的能源特征促使煤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然而,煤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排放大量废水,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近几年,在我国现行的政策背景下,强制规定必须实行废水零排放技术,尤其在我国煤化工生产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环境为基础的宗旨,采用有效的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以降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然而,零排放的难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对现有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情况下的技术选择应用,为大规模的推广零排放保驾护航,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零排放技术 煤化工 污水处理 应用展望
  • 简介:摘要: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性能源,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现今国际社会对于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造成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对于石油的开采工程也逐渐变得困难复杂,所以,在如今石油资源紧缺的社会环境下,必须要加强我国油田企业安全环保管理的把控能力,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以此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满足社会各行业的生产需求。本文将对油田安全环保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改善策略进行梳理与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我国的化工产业也迎来的发展的崭新阶段,但是,在不断地优化和升级中,对于能源方面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提升,并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甚至与我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发生了背离。对此,对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在保证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近年来,在化工产业的不断升级中,化学产品的类型和数量一直处在一种逐年攀升的状态,因此,化工园区的建设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促进我国化工产业升级的一个新的路径。

  • 标签: 化工企业 节能环保 现状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s)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特发性VAs患儿328例,其中男205例,女123例;年龄(7.8±3.9)岁;体质量(32.8±17.7) kg。分析儿童不同起源位置VAs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结果328例患儿首次发病年龄为(5.4±4.1)岁,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占57.6%,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占28.7%,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占13.7%;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38例(11.6%,38/328例)。328例患儿中除13例术中未能诱发VAs,315例经标测证实VAs起源于流出道152例(152/328例,46.4%),其中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位46.1%、左冠窦27.6%、右冠窦18.4%、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7.9%;三尖瓣环55例(55/328例,16.5%);左后分支54例(54/328例,17.4%);左心室后乳头肌39例(39/328例,11.9%);多源性5例(5/328例,1.5%);左前分支3例(3/328例,0.9%);其他7例(7/328例,2.1%)。接受射频消融307例(307/328例,93.6%),即时成功271例(271/307例,88.3%),有效14例(14/307例,4.6%),失败22例(22/307例,7.2%)。随访3~36个月,再发42例(42/271例,15.5%)。手术曝光时间(3.2±5.8) min,曝光量(1.4±2.6) mGy,剂量面积乘积(384.2±42.6) mGy·cm2。术中发生相关血管并发症4例(4/328例,1.2%)。本组资料中≤3岁婴幼儿20例,除1例术中未诱发外,余19例均行射频消融,即时成功18例(18/19例,94.7%),随访复发4例(4/18例,22.2%),术中发生相关血管并发症1例(1/20例,5.0%),无心肌穿孔、心包填塞及房室阻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起源于流出道的儿童特发性VAs以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位最常见;流出道及三尖瓣环起源消融效果较好,左心室分支型及左后乳头肌起源复发率相对较高;婴幼儿特发性VAs射频消融相对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由经验丰富的儿科电生理医师操作;三维标测指导射频消融可将辐射量控制在极低的安全范围。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长QT综合征(LQTS)反复晕厥及猝死等心脏事件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诊断为LQTS的69例患儿[男43例,女26例,年龄(7.6±4.2)岁]临床资料。评估每例患儿的病史、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致病基因筛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将患儿分为2组:心脏事件组(32例)和无心脏事件组(37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32例(46.4%)患儿发生晕厥,其中2例猝死。14例(20.3%)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其中8例(11.6%)有猝死家族史。52例(75.4%)患儿发现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32例,46.4%)为主,其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11例(15.9%)。53例(76.8%)患儿发现10种LQTS相关的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突变基因。与无心脏事件组患儿相比,心脏事件组患儿首发年龄小[(4.7±4.1)岁比(7.4±3.7)岁,t=-2.856,P=0.006],校正的QT(QTc)值大[(529±66) ms比(478±52) ms,t=3.537,P=0.001],TdP发生率高(34.4%比0%,P<0.001),致病基因构成以KCNQ1及KCNH2为主(62.5%比18.9%,χ2=14.178,P=0.001)。结论儿童LQTS易发生心脏事件,发病年龄小、QTc值大及并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儿发生心脏事件风险高,KCNQ1及KCNH2基因型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高于其他基因型。

  • 标签: 长QT综合征 儿童 心脏事件 风险分层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仪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21-07-26
  • 出处:《健康世界》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在中国奥运争先之路上的背后,得到了一批强大的科研力量支持,为竞技人才的培养默默奉献。中国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赵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与培养机制,通过不懈的研究与运用,为中国高水平竞技训练研究出一套科学的运动机能监控与评定、运动疲劳与损伤诊疗康复以及运动心理测评体系,从身及心双重关注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及时调整训练方案,构建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培养机制,为中国奥运短道速滑队和射击队取得世界顶尖的运动成绩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儿科患者心内膜右心室中间隔选择性位点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自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133例植入主动固定导线(3830)至右心室中间隔选择性位点起搏的患者资料,年龄(5.9±4.5)岁,体重(23.2±14.9)kg。心脏结构正常患者88例(88/133,66.2%),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无心内分流及血流动力学无异常患者45例(45/133,33.8%)。随访观察植入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导线参数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133例起搏治疗患者将导线植入右心室中间隔,成功132例(132/133,99.2%),手术时间(93.5±36.3)min,X线曝光时间(2.5±2.7)min,X线曝光量(5.0±3.7)mGy。除1例术后1 d发生导线脱位复位成功外,随访未发生囊袋感染、心肌穿孔、导线晚期脱位、导线故障、膈肌刺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访(23.2±15.6)个月,导线参数中长期随访基本稳定,阈值轻度升高,感知无明显变化,阻抗下降[阈值:(1.25±0.89)V对(0.52±0.23)V,P<0.05;感知:(12.56±4.29)mV对(13.26±5.22)mV,P=0.076;阻抗:(550.7±117.2)Ω对(680.2±114.2)Ω,P<0.05]。植入后QRS时限为(110.90±10.65)m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植入前相比维持在正常范围[LVEF:64%±8%对65%±4%,P=0.376;LVEDD:(40.21±7.17)mm对(40.69±5.93)mm,P=0.172]。结论主动固定导线(3830)在儿科患者中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可实现儿童最佳位点起搏右心室中间隔起搏。中长期随访参数稳定,右心室中间隔起搏具有较好的心功能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导线 儿童 右心室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