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牙周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常常会导致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牙缝增大等问题。口腔修复治疗是某些慢性牙周疾病患者恢复咀嚼功能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修复治疗的后期可能带存在一些并发症。因此,了解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了近年来慢性牙周疾病患者口腔修复治疗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了相关因素。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研究发现,牙龈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齿松动等是慢性牙周疾病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修复材料的选择以及医生的操作技术等因素有关。通过改进口腔卫生习惯、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医生操作技术的提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口腔修复治疗是慢性牙周疾病患者常用的恢复咀嚼功能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通过改进口腔卫生习惯、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医生操作技术的提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并发症发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标签: 慢性牙周疾病 口腔修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异位妊娠手术后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3月100例在我院接受异位妊娠手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收集患者临床护理后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护理后临床效果分析。结果全部10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配合临床护理后,无并发症发生,经治疗后无死亡,且满意度高。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于改善临床治疗结局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采用并积极推广。

  • 标签: 异位妊娠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选取所在科室60例肛肠术后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Ⅱ组和Ⅲ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Ⅱ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Ⅲ组开展中医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排便困难症状积分。结果相对于Ⅱ组,Ⅲ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相对于Ⅱ组,Ⅲ组患者的护理前的排便困难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Ⅱ组,Ⅲ组患者护理后的排便困难症状积分更好,P<0.05。结论给予肛肠术后患者开展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好,排便困难症状积分较好,值得临床效仿。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肛肠术 排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痔疮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80例痔疮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评估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各维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痔疮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对临床护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痔疮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痔疮手术 疼痛护理干预 术后生活质量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评估。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肛裂患者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肛裂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包括饮食调整、排便习惯培养、疼痛管理及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术后便秘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肛裂患者术后便秘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肛裂手术 术后便秘 综合护理措施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行卵巢囊肿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行临床对比研究,取数字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围术期内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术后4日,观察组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

  • 标签: 微创手术 卵巢囊肿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行卵巢囊肿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行临床对比研究,取数字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围术期内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术后4日,观察组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

  • 标签: 微创手术 卵巢囊肿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痔疮术后患者尿潴留预防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至次年1月在我院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排尿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排尿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痔疮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加快患者正常排尿的恢复速度,避免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可见该护理模式在痔疮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痔疮术 尿潴留 预防护理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化散瘕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6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加用生化散瘕汤治疗[年龄(31.03±6.20)岁],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年龄(31.95±6.79)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失败行手术治疗者2例,治疗成功者38例(95.0%),对照组治疗失败者8例,治疗成功者32例(80.0%),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治疗1周后,观察组宫腔残留包块大小[(0.89±0.23)cm比(1.28±0.37)cm,P<0.001]、阴道出血消失时间[(10.16±1.85)d比(12.03±1.91)d,P<0.001]、宫腔残留包块消失时间[(11.00±2.68)d比(12.63±3.09)d,P=0.021]、血HCG降至正常时间[(10.18±1.69)d比(11.19±2.05)d,P=0.028]及月经复潮时间[(31.08±5.48)d比(33.31±3.11)d,P=0.045]均小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HCG[(283.57±253.86)mIU/ml比(428.81±256.15)mIU/ml,P=0.020)及VEGF[(83.17±35.31)mg/L比(101.71±38.55)mg/L,P=0.040)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生化散瘕汤联合米非司酮能够促进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吸收,降低血HCG,减少阴道流血,加快月经复潮,中西医治疗临床疗效好。

  • 标签: 药物流产术 宫腔残留 米非司酮 生化散瘕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选取在我院肿瘤外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观察组低,P<0.05。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具有借鉴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负性情绪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1期和T2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影响因素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72例T1期和T2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64例,女208例;年龄为(65±8)岁。患者均行根治性食管癌切除+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淋巴结清扫、转移及随访情况。(2)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采用门诊、电话和网络问诊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以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结果(1)淋巴结清扫、转移及随访情况。672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8)枚,淋巴结转移数目为2(1~19)枚。672例患者中,18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T1期和T2期分别为58例和124例。67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8(1~85)个月。672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5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0%、74.3%、66.0%。325例T1期和347例T2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0个月和61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0%、83.5%、73.4%和87.4%、69.9%、59.2%;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P<0.05)。(2)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40,1.54,2.56,95%可信区间为1.07~1.85,1.20~1.99,1.79~3.6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是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42,1.61,2.63,95%可信区间为1.07~1.89,1.25~2.09,1.82~3.78,P<0.05)。(3)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肿瘤组织学分级为G3,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为N1期、N2期、N3期,肿瘤TNM分期为Ⅲ期、Ⅳ期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48,1.64,2.23,1.85,2.09,4.48,4.97,3.54,5.53,95%可信区间为1.08~2.03,1.20~2.23,1.47~3.39,1.34~2.54,1.44~3.04,2.89~6.95,1.57~15.73,2.48~5.05,1.73~17.6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合并症,肿瘤组织学分级为G3,肿瘤T分期为T2期,肿瘤N分期为N1期、N2期、N3期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57,1.89,1.63,1.71,3.72,3.90,95%可信区间为1.14~2.16,1.23~2.91,1.17~2.26,1.16~2.51,2.37~5.83,1.22~12.45,P<0.05)。(4)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构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其得分分别为82、100、100分,得分总和对应淋巴结转移率;应用术前合并症、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构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列线图预测模型,其得分分别为23、38、27、100分,得分总和对应1、3、5年总生存率。ROC结果显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66(95%可信区间为0.62~0.71,P<0.05)。1、3、5年总生存率列线图预测模型AUC分别为0.73、0.74、0.7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6~0.80、0.68~0.79、0.65~0.78,P<0.05)。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的淋巴结转移率和1、3、5年总生存率与实际淋巴结转移率及1、3、5年总生存率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是T1期和T2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术前有合并症,肿瘤组织学分级为G3,肿瘤T分期为T2期,肿瘤N分期为N1期、N2期、N3期是T1期和T2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患者术后总生存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鳞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