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切除性手术是治疗子宫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优先选择,也是育龄期患者最常选择的保守治疗手段。子宫狭窄是子宫切除性手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月经模式改变、不良的妊娠和生育结局,并影响术后充分有效的子宫癌筛查及阴道镜检查,以致残留或复发的病变难以诊断,浸润性癌发生的风险增加。子宫狭窄的发生与切除的子宫组织的长度和体积、手术方式、围术期止血的处理、年龄和激素状态等因素相关。目前,针对子宫狭窄的干预主要集中在出现临床症状的人群,通过扩张或切开狭窄的子宫管,以恢复其畅通。对可能发生子宫狭窄的高危人群积极干预,可减少狭窄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子宫活检对高级别子宫病变[即子宫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病变(CIN Ⅱ+)]检出的价值,并通过基于不同风险条件组合的阴道镜检查实践,进一步优化阴道镜活检程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癌筛查结果异常转诊阴道镜检查的346例患者,在阴道镜下对每例患者的子宫实施4个点的定位活检(包括异常图像区域的靶向活检和正常区域的随机活检),用于评估靶向活检和随机活检对检出CIN Ⅱ+的价值、多点活检的增量效应。分析基于不同风险条件(包括子宫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和阴道镜诊断)的组合后阴道镜下子宫活检的效能。结果34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为22~61岁);活检后病理诊断为CIN Ⅱ+ 190例,占54.9%(190/346)。(1)346例患者均进行了靶向活检,靶向活检检出CIN Ⅱ+ 184例(96.8%,184/190),其中53例(27.9%,53/190)是在1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1)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131例(68.9%,131/190)是在2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2)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即以G2作为阴道镜下活检的阈值,阴道镜检出CIN Ⅱ+的敏感度为68.9%(131/190),而以G1为阈值时敏感度升至96.8%(184/190)。对每例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在阴道镜诊断为G1或G2时,分别增加2个或1个点的靶向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2)346例患者中,270例进行了随机活检,检出CIN Ⅱ+ 6例(3.2%,6/190)。随着阴道镜下异常图像(包括G1、G2)累及象限数的增加,随机活检额外的CIN Ⅱ+检出率显著降低(P=0.010)。(3)子宫细胞学检查结果≥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HPV 16型阳性和阴道镜诊断为G2是检出CIN Ⅱ+的高风险因素(P<0.01)。这3项高风险因素中,仅存在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34.0%,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51.0%(增加了17.0%),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存在≥2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90.7%,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92.6%(增加了1.9%),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不存在任何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8.8%,第2个点和第3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分别增加至17.6%和23.5%(分别增加了8.8%和5.9%),3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结论在阴道镜检查中,通过靶向活检的多点活检增量效应可提高CIN Ⅱ+的检出率,随机活检作为靶向活检的补充,其作用有限。阴道镜检查时可根据子宫癌筛查结果与阴道镜诊断的不同风险条件的组合,相应增减活检点数,以优化阴道镜下活检程序,实现个体化的阴道镜检查。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阴道镜检查 肿瘤分级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最常见的妊娠期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并无证据证明高危型HPV感染是育龄期妇女计划妊娠的禁忌。妊娠期子宫细胞学异常筛查结果的随访、阴道镜评估与非妊娠期的处理相同,但孕期的生理变化使得子宫细胞学结果判读、阴道镜图像表现等有别于非妊娠期,需要充分识别与诊断。妊娠期阴道镜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和排除子宫癌。对首次在妊娠期阴道镜检查发现的高级别子宫病变,孕期随访或延迟至产后进行综合评估或治疗是安全的;当细胞学、阴道镜检查疑有子宫癌时,首先行阴道镜下子宫活检,只有当需要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以满足组织学诊断时,才采用诊断性子宫切除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子宫1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1)中检出子宫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CIN Ⅱ+)的相关影响因素,筛选出存在CIN Ⅱ+的高风险因素,为阴道镜检查的个体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癌联合筛查(指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阳性转诊阴道镜检查患者的临床和阴道镜检查资料,将阴道镜仅表现为G1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影响G1中检出CIN Ⅱ+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403例阴道镜仅表现为G1的患者,其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22~67岁)。403例G1患者中,检出CIN Ⅱ+ 110例,检出率为27.3%(110/403);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08例、原位腺癌1例、普通型子宫内膜腺癌1例。(2)单因素分析显示,G1中CIN Ⅱ+的检出率,年龄≥50岁患者显著高于<50岁者(分别为38.3%、25.4%;χ²=4.328,P=0.037),HPV 16型阳性患者显著高于非HPV 16型阳性者(分别为41.8%、21.8%;χ²=16.080,P<0.01);CIN Ⅱ+检出率随着子宫细胞学结果严重程度的增加(χ2趋势=6.775,P=0.009)和G1累及象限数的增多而显著增高(χ2趋势=31.117,P<0.01);而不同图像特征(包括薄醋酸白色上皮、细镶嵌、细点状血管)的G1中CIN 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323,P=0.85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2.504,95%CI为1.299~4.830,P=0.006)、HPV 16型阳性(OR=3.353,95%CI为2.004~5.608,P<0.01)及G1累及象限数增多(OR=1.899,95%CI为1.518~2.376,P<0.01)是影响G1中检出CIN Ⅱ+的独立因素。(3)综合分析显示,HPV 16型阳性、G1累及4个象限时,G1中CIN Ⅱ+的检出率(73.7%)最高;非HPV 16型阳性、G1仅累及1个象限时,G1中CIN Ⅱ+的检出率(10.4%)最低。结论年龄≥50岁、HPV 16型阳性及G1累及象限数增多是G1中检出CIN Ⅱ+的独立因素。实施G1中不同风险人群的个体化管理,其重点是对存在高风险因素的G1患者进行充分活检,可避免CIN Ⅱ+的漏检。

  • 标签: 阴道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阴道镜检查在子宫癌筛查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发现和定位下生殖道病变,指导对子宫的取样。然而阴道镜检查的准确率受到诸如受检者年龄及雌激素水平、转诊阴道镜时子宫细胞学和高危型HPV型别的检测结果、高级别子宫上皮内病变的病理类型、阴道镜检查的充分性以及阴道镜医师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阴道镜检查时采取对醋酸白色变化部位的多点靶向活检,同时选择性使用子宫管取样,可最大程度地增加高级别子宫上皮内病变的检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育龄期妇女较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主要的处理方式为观察和手术切除,近年来,AWE恶变的报道呈上升趋势,使得手术切除成为处理AWE的主要方式。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存在创面大、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口愈合不良等问题。本文报道1例使用单孔腹腔镜、经脐孔下缘建立皮下腔隙、予以AWE病灶切除术的患者,既往未见有相似的手术病例报道,以期为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