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手术技术逐渐应用于拇外翻的治疗,到目前已经逐渐发展了三代技术,包括第一代的无内固定的Reverdin-Isham技术、第二代主要依靠克氏针临时内固定的Bösch技术、应用螺钉内固定以创下行远端跖骨Chevron截骨联合Akin截骨术(MICA)为代表的第三代技术及其他改良技术。各项技术有其显著的疗效,但与开放手术及不同手术之间对比,临床效果差异并不明显,需要广大医生针对不同的拇外翻患者进行个体化选择术式。目前的随访研究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技术比开放技术有显著性优势,仍需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 标签: 拇外翻 微创下行远端跖骨Chevron截骨联合Akin截骨术 微创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唐氏入路行后踝清理术治疗距骨后结节撞击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距骨后结节撞击症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5~65(36±7)岁,左足31例,右足33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唐氏入路关节镜下后踝清理术,即患者取侧卧位,取外踝尖入路及跟腱后外侧入路构建关节镜通道。手术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影像学评估,并进行前后对比检验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5.6±4.2)个月,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4±11)分,末次随访时为(92±9)分(P<0.05);术前疼痛VAS为(4.5±3.0)分,末次随访时为(1.0±0.3)分(P<0.05)。影像学评估中术前距骨后结节与切线的垂线距离为(4.0±2.0)mm,跟骨后关节面后缘与切线的垂线距离为(-8.4±4.2)mm,术后距骨后结节向后方与切线的垂直距离平均值为(-7.9±4.6)mm,术后距下关节裸露距离为(-2.1±3.0)mm。结论经唐氏入路关节镜下清理距骨后结节可有效缓解因距骨后结节问题而引起后踝撞击症的症状,具有避免手术反复更换体位、消毒铺单等,减少感染可能等优点。

  • 标签: 距骨 距骨后结节骨折,后踝撞击症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自行设计胫骨骨膜-骨复合体移植治疗Hepple Ⅴ期距骨软骨损伤(OLTs)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分析2011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30例Hepple Ⅴ期OL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0±11)岁。对患者进行自体胫骨骨膜-骨复合体移植治疗,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对比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足踝关节预后评分(FAOS)、美国骨科足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症状评估(SSE)和影像学结果。结果患者平均随访63.9个月(24~110个月),29例(96.7%)患者疗效满意。末次随访时,患者FAOS由术前的(53.5±6.2)分升至(88.4±6.6)分,AOFAS从术前(61.6±8.2)分升至(90.8±6.8)分,VAS评分由(4.3±0.2)分降至(0.7±0.7)分,以上指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SSE评分14例为差(46.7%),16例(53.3%)为一般,末次随访时,优23例(76.7%),良6例(20%),一般1例(3.3%)。影像学检查显示25例(83.3%)囊变治愈,表面的修复组织表现出良好的软骨缺损填充,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发现退变的迹象。然而,与正常关节软骨相比,所有修复组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信号。结论自体胫骨骨膜-骨复合体移植治疗HeppleⅤ期OLTs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中远期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距骨 距骨骨软骨损伤 胫骨 骨膜-骨复合体 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