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线(K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机械对线(MA)-TKA手术前后下肢对线影像参数的变化,分析术后残余内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TKA患者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58~82岁。TKA术中采用KA技术的18例纳入KA组、采用MA技术的18例纳入MA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侧别以及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膝踝角(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的变化以及畸形矫正程度,并对每组患者手术前后的HKA、MPTA以及mLDFA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 > 0.05)。KA组和MA组术前HKA(172.2° ± 5.3°、172.8° ± 4.6°)、mLDFA(88.9° ± 2.7°、90.4° ± 3.1°)、MPTA(84.8° ± 1.7°、84.4° ± 3.7°),以及术后HKA(175.8° ± 2.6°、176.3° ± 2.0°)、mLDFA(89.4° ± 2.7°、90.9° ± 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0.35、1.58、0.37、0.68、1.76,P值均 > 0.05);术后MPTA测量值KA组(85.3° ± 1.8°)小于MA组(87.4° ± 2.1°),差异有统计意义(t=3.33,P = 0.002)。2组患者术后HKA均大于术前,且MA组术后MPTA也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均 < 0.01)。MA组MPTA矫正度数(4.3° ± 2.8°)大于KA组(1.9° ± 1.5°),差异有统计意义(t=-3.25,P = 0.003)。此外,KA组中术后mLDFA与术前mLDFA呈高度相关(R2=0.79,P < 0.001)。结论应用传统器械进行KA-TKA能够恢复患者术前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关节线的解剖形态,术后患者胫骨近端关节线更内倾、股骨远端关节线更外翻,使得膝关节关节线与地面较MA-TKA更平行;而MA-TKA股骨假体放置更倾向于内翻。对于术后残留轻度内翻的TKA,采用KA方法与MA方法的内翻原因及程度不同,KA并不等同于残留内翻的MA。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运动学对线 机械学对线 膝内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和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MA-TKA)术后髌股关节影像参数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性105例,女性122例,年龄(68.6±7.2)岁(范围:52~86岁)。按手术对线方法分为KA-TKA组(102例)和MA-TKA组(125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Blackburne-Peel指数、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股指数;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前和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并计算术前、术后差值。如差值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KA-TKA组和MA-TKA组的髌骨倾斜角分别为(14.22±3.26)°和(13.35±2.27)°,外侧髌股角分别为(9.73±4.86)°和(11.91±3.89)°。KA-TKA组术后6个月相较术前外侧髌股角的改变程度明显小于MA-TKA组[(1.68±4.86)°比(4.15±4.88)°,t=3.805,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OKS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P值均<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MA-TKA组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14.4%(18/125),KA-TKA组为6.9%(7/102),差异无统计意义(χ2=3.256,P=0.071)。结论与MA-TKA组相比,KA-TKA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髌骨具有更大的外侧倾斜,但这种影像改变并未表现为临床结果和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也未增加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的频率,因此不会增加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及术中髌骨外侧松解的难度。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髌股关节 运动学对线 机械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