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供者来源性感染致移植肾血管并发症的治疗经验,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供者来源性感染致移植肾血管并发症的6例受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年龄、性别、肾移植术式、免疫诱导方案、免疫抑制方案、感染预防措施、并发症发生时间、并发症类型、感染病原菌、诊治方案及预后。结果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共进行997例次肾移植,其中6例受者发生供者来源性感染致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6%。3例受者通过分泌物培养及血培养发现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例受者通过血培养及病理检查发现白色念珠菌,1例受者通过血培养发现泛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供者来源性感染导致的血管并发症中的3例为移植肾假性动脉瘤,通过介入治疗后其中1例保肾成功,2例短期内感染复发并最终因心脏并发症死亡;2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行移植肾切除并恢复血液透析;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通过介入治疗行移植肾动脉支架置入,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2年至今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介入治疗和开放手术是治疗供者来源性感染致移植肾血管并发症的两种主要方法。介入治疗可增加保肾机会但需注意感染复发风险。开放手术是控制移植肾周感染的有效手段,可根据受者病情选择保肾或切肾方案。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后血管并发症 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对边缘供肾的评估方法要点和边缘供肾在临床使用中的策略做一评述,以期为边缘供肾肾移植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边缘供肾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危险因素并建立供者评分系统。方法收集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全国29家移植中心实施尸体供肾移植共3 549例受者及1 875例供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确定DGF的供者危险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分析,计算回归系数(β值)并换算成危险因素的评分,建立DGF风险供者评分系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供者年龄,原发疾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低血压时间和心肺复苏史是肾移植术后DGF的危险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增加DGF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了基于以上6个危险因素的总分49分的DGF风险供者评分系统,随着供者评分由0分升高至49分,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由9.96%增加至92%。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DGF的供者危险因素,建立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口特征的DGF风险供者预测评价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用于尸体供者的评估,指导肾移植术后DGF的防治。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供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2019-nCoV感染受者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2019-nCoV阳性病例临床资料。例1,48岁,男性,移植后4个月巨细胞病毒肺炎继发2019-nCoV感染,CT影像学以双肺多发斑片状毛玻璃样影为主。例2,59岁,男性,肾移植9 d因发热查2019-nCoV核酸阳性,无肺炎临床表现。确诊后例1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方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利奈唑胺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提升免疫功能,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反应,阿比多尔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抗病毒。例2进行单间隔离治疗,治疗方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提升免疫功能,阿比多尔抗病毒。结果随访3周,例1一般情况好转,肾功能受损,2次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转阴,肺部CT影像好转;例2无明显临床症状,3次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转阴,康复出院。结论肾移植受者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暴露在高危环境中,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2019-nCoV核酸检测和肺部CT影像,目前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为主。

  • 标签: 肾移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