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行TIPS手术,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7~67(48±11)岁。术后1、3、6个月,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氨及超声,每年行上腹部增强CT及分流道造影。结果19例患者(90.5%)成功行TIPS术,17例栓塞曲张静脉,2例无法超选栓塞,二期行胃镜下治疗,术后患者均出血停止。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5.0~44.0(33.7±5.4)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17.0~30.0(24.5±3.1)mmHg,门静脉压力梯度由16.0~32.0(23.5±4.6)mmHg降低至9.0~15.0(11.4±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24个月,19例成功接受TIPS患者2例出现二期肝性脑病,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食管静脉曲张所致。支架内再狭窄率6例,其中3例行修正术,随访期末16/19的二期通畅率。结论对于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TIPS栓塞曲张静脉的同时降低门静脉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门静脉高压外科分流术后反复出现肝性脑病(H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外科术式,选择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3例行脾肾分流道栓塞,1例行脾肺分流道栓塞加脾动脉栓塞,1例行限流支架置入。介入手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12.4±1.1)cmH2O(1 cmH2O=0.098 kPa)升高至(16.8±2.2)cmH2O(t=-4.27,P=0.01)。门静脉流速由术前的(10.0±5.8)cm/s升高至(17.6±4.0)cm/s(t=-2.86,P=0.04),血氨由(190.4±32.4)μmmol/L降低至(70.6±30.1)μmmol/L(t=7.33,P<0.01),Child评分由(9.0±1.2)分降低至(6.6±1.1)分(t=4.71,P=0.01)。随访期内无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腔积液等门静脉高压症状出现。本研究表明对于门静脉高压外科分流术后反复发作的HE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时,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肝性脑病 栓塞 支架 门体静脉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行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7~71(46±9)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3例、B级8例、C级0例,观察术中即刻血栓清除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栓复发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支架通畅率。结果患者均治疗成功,门静脉主干即刻血栓Ⅲ级清除率9/11,Ⅱ级清除率2/11;尿激酶用量30~60(40±5)万U,穿刺点轻微渗血3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复发1例,再出血1例,肝性脑病2例,支架一期通畅9例。结论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术后门静脉通畅率及肝内分流道通畅率高。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血栓切除术 AngioJe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8.0~13.0(10.6±1.7)岁。4例为突发大出血,3例为自发性反复渗血。3例经动、静脉途径行双介入栓塞治疗,4例单纯经动脉途径栓塞,栓塞材料为聚乙烯醇颗粒及弹簧圈,术后随访9~18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7例患者,4例急性大出血患者介入术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3例慢性渗血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再复发出血;1例出现口腔感染、牙龈肿胀增生,经抗感染、清创术后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下颌骨 放射学,介入性 栓塞,治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