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作者: 周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38-01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威胁很大。现阶段,我国的颅脑损伤患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维权意识也在逐渐提高,有关颅脑损伤的伤害等级鉴定问题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那么如何判断颅脑损伤属于几级伤害,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颅脑损伤的种类颅脑损伤指的是因暴力作用于人体头部导致头皮、颅骨或脑组织的损伤,这三种损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颅脑损伤可分为以下几类。1.1组织结构根据损伤的组织结构的差异,颅脑损伤可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1.2损伤特点根据损伤特点的不同,颅脑损伤可分为局部脑损伤以及弥漫性脑损伤。1.3发生的时间根据发生的时间不同,颅脑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1.4损伤程度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颅脑损伤轻型、中型以及重型颅脑损伤三种(也可以分为致命伤或者非致命伤两种)。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一般不会出现昏迷,即时昏迷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患者可能伴有轻度的头痛以及头晕,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脊液常规检验无异常,单纯性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轻型颅脑损伤;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大约会昏迷半天左右,随即恢复清醒,可能检查出程度较轻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体征会出现程度较轻的变化,轻度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中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会持续昏迷超过十二个小时,意识模糊,清醒后可能会再度陷入昏迷,能够检查出极为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体征会出现极为明显的变化。2如何判断颅脑损伤属于几级伤害每个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各不相同,并且可能带有一定程度的其它外伤,因此判断伤害等级时不可一概而论,以下是颅脑损伤的司法鉴定级别标准。2.1一级伤残一级伤残患者无法自理日常生活,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并需要通过医疗设备维持生命,患者无意识,无法行动,需要卧床休养,劳动能力完全丧失。2.2二级伤残二级伤残患者需要他人帮助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无法自由活动,需要卧床或者静坐,无劳动能力,很难进行社会交往活动。2.3三级伤残三级伤残患者需要他人监护,无法独立生活,不能自由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女普查中宫颈糜烂护理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抽取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9月间,来我院参加普查妇女,共计 180例。将本研究所选 180例妇女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90例。研究组于普查中运用优质护理,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抑郁与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宫颈糜烂者参与治疗概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抑郁与焦虑评分依次为( 14.08±4.03)分、( 13.78±3.92)分,对照组为( 38.84±8.01)分、( 40.13±8.27)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宫颈糜烂者参与治疗概率为 95.12%,对照组为 7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于宫颈糜烂普查中向参与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缓解其抑郁与焦虑负面情绪,同时也可提高检出者参与治疗概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呈锥样突起为特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有对遗传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分析及线粒体基因组等,酶学研究主要是对裂解酶及抑制成分。此外,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及慢性角膜损伤(揉眼、角膜接触镜配戴、紫外线)等也与圆锥角膜发病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04-309)

  • 标签: 圆锥角膜 遗传学 酶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产后出血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 标签: 产后出血 护理 用药
  • 简介:摘要:母乳喂养是科学育婴重要内容,而乳房胀痛是影响其成功一大因素,临床上发生率较高,重视母乳喂养及乳房护理,是保证产后母乳喂养顺利进行前提和基础。通过对产妇乳房胀痛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预防,同时对乳房胀痛产妇给予针对性护理,旨在为找到乳房胀痛原因同时及时预防,能及时减轻产妇乳房疼痛同时做好母乳喂养,为临床合理解决产后乳房胀痛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产后乳房胀痛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 ICU 患者发生烦躁时护理干预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我院就诊 80 例 IC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40 例)和观察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次数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插管次数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当 ICU 患者发生烦躁情绪时,给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插管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恢复进度。

  • 标签: ICU 患者 烦躁 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千金片+桂枝茯苓片治疗慢性盆腔炎(PID)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将92例PI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6月—2021年4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桂枝茯苓片治疗,实验组予以妇科千金片+桂枝茯苓片治疗,分析2组治疗价值。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8+)、分化簇 3(C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妇科千金片 桂枝茯苓片 慢性盆腔炎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洛替尼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实现主要分子学反应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86例新诊断为CML患者,均接受尼洛替尼300 mg每日两次作为一线治疗,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结果12个月时获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MR4)、分子学反应4.5(MR4.5)患者比例分别为59.3%、22.1%、15.1%;24个月时,获MMR、MR4、MR4.5患者比例分别为76.2%、44.0%、27.4%。中位随访42(21~6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2(9~66)个月,PFS率为93%。BCR-ABLIS融合基因较诊断时下降一半所需要时间定义为减半时间(HT),HT是CML患者12个月能否达到MMR(OR=0.896,P<0.001)及MR4.5(OR=0.377,P=0.003)影响因素。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最常见为皮疹(37.2%)和头痛(32.6%),大多数为1/2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7.9%)和血小板减少(32.4%)。结论尼洛替尼一线治疗CML具有较优有效性和安全性,HT≤13.68 d可能是长期无进展生存保护因素。

  • 标签: 白血病,髓性,慢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尼洛替尼 一线治疗
  • 简介:摘要学术型社团可以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科研和协作能力。目前,关于学术型社团研究较多,而对于医学学术型社团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四川大学华西胸外创新与实践协会在建设和发展中经验,探讨了搭建学术型社团人才成长平台方法。结果表明,建立持续反馈机制、人才成长档案以及良好文化氛围对医学学术型社团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同时,医学学术型社团能够帮助成员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学术型社团 人才成长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医学科因癌与非癌死亡患者临床特点、心肺复苏意愿以及生命末期医疗状况异同,为不同老年人群开展缓和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查阅2014~2017年我院老年医学科≥60岁患者死亡病历,记录临床特征、心肺复苏(CPR)签署、维持生命手段应用及临终前医疗状况,129例根据死亡原因分为因癌死亡组(48例)和非癌死亡组(81例),比较组间临床特点及末期医疗状况差异。结果共129例患者,男性98例(76.0%),女性31例(24.0%),中位年龄87(60~100)岁,≥80岁110例(85.3%)。死亡原因主要为恶性实体肿瘤(48例,37.2%)和感染性疾病(47例,36.4%)。与因癌死亡组患者(48例)比较,非癌死亡组患者(81例)中≥80岁比例高(P<0.05),95.1%(77例)比68.7%(33例);镇痛药物使用率[5.0%(4例)比29.2%(14例)]和查尔森共病指数(5.7±2.3比8.9±2.7)降低(P<0.01);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中重度失能、口服多重用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完成签署CPR意愿比例70.9%(56例)比39.6%(19例)、呼吸机使用率38.3%(38例)比16.7%(8例)、呼吸兴奋剂使用率71.6%(58例)比52.1%(25例)增高(P<0.05);不同意CPR、行心外按压、电除颤、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比例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医学科生命末期患者情况复杂、终末期医疗负担重,急需开展老年缓和医疗;除了关注癌症患者外,非癌疾病终末期包括症状控制、早期探讨预先医疗计划、避免过度应用维生手段亦是需要重点关注问题。

  • 标签: 生命支持疗法 缓和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