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uperPATH与传统后外侧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07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不同分为2组:SuperPATH54例(SuperPATH组),男20例,女34例;年龄(64.3±9.1)岁;后外侧53例(后外侧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62.2±10.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假体位置的外展角、外展角安全比例、前倾角、前倾角安全比例、后倾角、后倾发生率、偏心距差异、下肢长度差异,以及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07例患者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并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5个月)。SuperPATH组患者假体的后倾角13.6°±9.6°和后倾发生率18.5%(10/54)均大于后外侧组3.0°±1.0°和5.7%(3/53),偏心距差异0.26(0.13,0.49)cm小于后外侧组0.38(0.13,0.70)cm,术后1周Harris评分(74.8±7.8)分高于后外侧组(72.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的外展角及其所占安全区比例、前倾角及其所占安全区比例、下肢长度差异、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出现1例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次出现脱位。结论SuperPAT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传统后外侧可以获得更好的偏心距,早期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但该安放髋臼假体出现后倾比例更高。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疗效比较研究 SuperPATH入路 后外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