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分泌型成熟B细胞表面抗原(sBCMA)表达水平和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5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sBCMA的水平并和正常范围比较,并分析其与临床疗效、年龄、疾病类型、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肾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7岁(31~73岁),男86例(54.5%)、女72例(45.5%),以IgG型为主,占51.2%(81例)。初诊患者治疗前sBCMA值M(Q1,Q3)为76.50(55.50,94.40)μg/L,100%高于正常值上限(14.5 μg/L)。按照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组、较好缓解(VGPR)组、部分缓解(PR)组及无效组,结果显示,CR组[80.10(58.05,96.90)比15.70(9.85,28.65)μg/L]及VGPR组[74.60(52.20,93.00)比17.20(13.30,38.80)μg/L]sBCMA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R组及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sBCM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诊患者血清完整蛋白型M蛋白含量与sBCM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2,P=0.040),骨髓浆细胞占比与sBCMA表达无相关性(r=0.07,P=0.449)。初诊时sBCMA水平与MM类型[IgG型、IgA型与轻链型分别为(78.6±3.5)、(72.4±5.4)与(83.8±6.9)μg/L]、年龄[≥65岁比<65岁:(73.6±5.5)比(79.3±3.1)μg/L]、R-ISS分期[Ⅰ、Ⅱ期比Ⅲ期:(80.2±3.1)比(69.4±6.1)μg/L]、肾功能[肌酐清除率(Ccr)≤30 ml/min比Ccr>30 ml/min:(81.6±4.8)比(76.5±3.4)μg/L]及高危核型[高危比标危:(73.6±5.7)比(80.2±3.2)μg/L]均无相关性(均P>0.05)。sBCMA的表达水平与MM患者IgM水平负相关(r=-0.39,P=0.002),而且治疗后sBCMA表达水平与MM患者IgM水平负相关(r=-0.25,P=0.015)。结论MM患者血清中sBCMA表达变化是MM临床判断疗效的可靠指标并且与MM免疫缺陷发生及治疗后恢复相关。sBCMA可作为一种监测和预判MM患者疗效的新的独立标志物。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分泌型成熟B细胞表面抗原 治疗反应 预后 免疫缺陷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造患者或异体来源的T细胞,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并输注入患者体内后,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抗原,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然而由于部分肿瘤细胞存在抗原逃逸,或是肿瘤相关抗原(TAA)表达水平和分布均存在异质性,使CAR-T细胞功效降低,进而导致疾病复发。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双靶点CAR-T免疫疗法可以提高CAR-T免疫疗法的有效性。近年,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拟就双靶点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最新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CAR-T免疫疗法的改进及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探索更优的CAR-T免疫疗法。

  • 标签: 免疫疗法,过继 血液肿瘤 抗原,肿瘤 淋巴瘤,B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白血病,髓样,急性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