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药疗法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接受运动功能训练和股四头肌内侧头、胫前肌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治疗,于每次功能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实施。术后4、8、1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患肢膝关节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AROM)范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双侧腿围,术后半年随访患者的患肢膝关节屈曲AROM,并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功能状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AROM、VAS评分和双侧腿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组患膝疼痛VAS低于对照组(Z=-2.68,P<0.05;Z=-4.53,P<0.01;Z=-3.84,P<0.01);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膝关节AROM范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92,均为P>0.05),治疗12周、术后6月治疗组膝关节AROM范围大于对照组(t=-3.72、-4.42,均为P<0.01);治疗4周、8周、12周治疗组腿围差低于对照组(t=3.68、7.14、9.70,均为P<0.01)。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0,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和肢体功能改善等具有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学,中国传统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