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细胞(iPSC)是再生医学的基础,因为它们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以治疗多种疾病。

  • 标签: 干细胞 分化 再生医学 器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模仿天然骨组织细胞外基质微纳结构的多孔矿化胶原基质,探讨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移及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仿生矿化法合成多孔胶原基质支架材料,使用micro-CT、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多孔矿化胶原基质微纳结构、机械性能,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胶原基质对BMSCs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大鼠下颌骨临界骨缺损植入支架材料后比较各组支架材料引导骨再生的能力。结果仿生矿化法可制备疏松多孔、含纤维内纳米磷灰石的胶原基质支架材料(MIA);与传统含纤维外磷灰石的胶原基质材料(MEA)相比,MIA具5倍以上的杨氏模量;体外接种2、14 d可观察到MIA组BMSCs细胞MTT染色和细胞渗透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体内植入10周后MIA组缺损区域明显减小,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Osterix阳性细胞增多。结论仿生多孔纤维内矿化胶原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骨形成,是具备临床应用前景的骨再生支架材料。

  • 标签: 纳米结构 矿化胶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迁移 成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ecli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NEC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患儿外周血,分离白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中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量,计算LC3Ⅱ/Ⅰ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记录NEC组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白细胞中LC3Ⅱ/Ⅰ比例、Beclin1表达量及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分析上述指标与NEC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NEC组33例,对照组36例。(1)NEC组外周血白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及Beclin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2.04(1.65,2.65)比1.00(0.97,1.03),1.87(1.16,2.02)ng/ml比0.88(0.77,0.9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EC组血清IL-4、IL-6及TNF-α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3.0(2.3,3.6)ng/L比1.6(1.3,1.9)ng/L,10.0(7.7,12.1)ng/L比3.8(2.1,4.8)ng/L,32.0(26.5,37.5)ng/L比11.5(9.8,1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和Beclin1表达量与CRP、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成正相关(P<0.05);IL-4与CRP、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均无相关性(P>0.05);IL-6和TNF-α与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CRP成正相关(P<0.05)。(4)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Beclin1表达量与IL-4、IL-6及TNF-α含量均成正相关(P<0.05)。(5)NEC组中,高自噬水平患儿CRP水平高于低自噬水平患儿,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和持续禁食时间长于低自噬水平患儿(P<0.05)。结论NEC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发生自噬,自噬水平与细胞因子成正相关,自噬程度与NEC病情相关。

  • 标签: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细胞自噬 细胞因子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系肿瘤合并克隆性T大颗粒淋巴细胞(T-LGL)增殖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例确诊髓系肿瘤合并克隆性T-LGL增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均存在>6个月的血细胞异常病史。外周血T-LGL绝对计数均<1.0×109/L,LGL免疫表型2例为CD4+CD8-,3例为CD4-CD8+;4例为αβ型T细胞,1例为γδ型T细胞;5例均有克隆性证据;二代测序检测显示1例患者存在STAT3突变,其余4例均为阴性。结论5例髓系肿瘤合并克隆性T-LGL增殖患者起病隐匿,以老年为主,临床以慢性血细胞减少多见。存在克隆性T-LGL,尤其是T-LGL绝对计数<0.5×109/L的患者诊断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需慎重,可能与意义未明的T细胞克隆性疾病部分重叠。STAT3或STAT5b突变检测可能是鉴别两者的主要手段。

  • 标签: T大颗粒淋巴细胞 克隆性增殖 髓系肿瘤
  • 作者: 张婕 高晓玲 李登举 蒋毅 刘燕 庞玲 许东 杨林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太原 030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武汉 430030,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太原 030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武汉 430030,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及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炎症指标、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山西援鄂国家医疗一队2020年2月8日至3月25日收治的41例COVID-19患者病例资料,重型28例,危重型13例,比较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入院时D-二聚体、炎症指标[WBC、AN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水平;比较有无D-二聚体异常患者的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水平;并比较抗凝治疗前后患者D-二聚体、细胞因子指标(IL-2R、IL-6、IL-8、TNF-α)水平变化。结果41例患者中,男23例(56.1%),女18例(43.9%),平均年龄(55.4±11.9)岁。危重型患者平均年龄[(61.1±10.4)岁]高于重型患者[(52.8±11.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4,P=0.032)。危重型患者合并高血压(χ2=10.420,P=0.001)、心血管疾病(χ2=6.972,P=0.008)、脑血管疾病(χ2=6.972,P=0.008)比例高于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盗汗及乏力症状比例均高于重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898、6.972、7.823,P值分别为<0.001、0.008、0.005)。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WBC、ANC、PCT、hsCRP、IL-8水平均高于重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二聚体异常患者IL-2R、IL-8、TNF-α水平均较D-二聚体正常者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例预防性抗凝治疗患者D-二聚体、IL-2R、IL-6、IL-8抗凝治疗后比治疗前水平降低。结论COVID-19危重型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凝血-免疫功能紊乱,动态监测D-二聚体、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COVID-19危重型患者,抗凝治疗可能通过纠正凝血-免疫功能紊乱促进疾病好转。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