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润燥止痒胶囊应用于皮肤瘙痒患者治疗中所取得效果,探究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皮肤瘙痒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润燥止痒胶囊口服治疗,每次2克,每天三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对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之中,显效25例,21例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92.0%。结论在皮肤瘙痒患者的治疗之中应用润燥止痒胶囊,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润燥止痒胶囊 皮肤瘙痒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对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增效作用。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我院脑病科收治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随机选取25名患者增加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观察组),剩余2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措施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认知功能MMSE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MSE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对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增效作用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增效作用
  • 作者: 刘景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2-08
  • 出处:《叙事医学》2021年第3期2卷
  • 机构:大庆市大同区祝三乡卫生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当前乡镇卫生院在护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阻碍问题以及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综合性回顾的方式,在本卫生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所接诊的患者中抽选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护理质量综合调查的方式,分析制约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结果 结合系统性调查可以发现,影响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综合质量的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护理卫生情况、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情况以及基本设备情况等均属于制约因素。结论 结合本次回顾性分析可见,制约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综合质量与发展的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在后续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推动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正常发展。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护理发展 制约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相关疾病(MYH9-RD)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变异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的MYH9-RD 6个家系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基因变异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t检验比较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的结果。结果6例先证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4.0(0.5~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低6例,鼻衄3例,皮肤淤点淤斑2例,外伤血肿1例,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1例。其中1例先证者无家族史,余5例均为家系患病。6个家系共12例患者,2个家系2例患者长期存在镜下肾源性血尿,1个家系2例患者有早发性白内障病史,3个家系5例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呈慢性轻度升高。12例患者共发现4种MYH9基因变异,分别为第17号外显子c.2104C>T(p.R702C)变异,第31号外显子c.4270G>A(p.D1424N)变异,第39号外显子c.5521G>A(p.E1841K)变异,第41号外显子c.5797C>T(p.R1933X)变异。经家系验证分析,第一个变异是自发变异,其余变异均来自父亲或母亲。血常规示12例患者血小板数量均下降,仪器法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手工计数法[(33±17)×109比(60±21)×109/L,t=-5.83,P<0.05],血涂片可见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异常包涵体“三联征”。MYH9基因变异的位置在编码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ⅡA的N端具有ATP酶活性的动力区域“头部”(R702C)患者血小板数量严重减低(<20×10⁹/L),包涵体不明显;而C端“体尾部”位置变异患者包涵体明显可见,血小板数量相对较高(40×10⁹~80×10⁹/L)。结论MYH9-RD临床表型异质性明显,MYH9基因变异位置与血小板数量包涵体特征有一定关系。对于病史较长、病因不明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不管有无家族史,均应警惕MYH9-RD可能。血常规分析血涂片形态学是筛查诊断该病的首要步骤,实验室应重视形态学复检规则规范报告。

  • 标签: 包涵体 遗传变异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胺碘酮普罗帕酮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治疗的6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各31例,分别运用胺碘酮治疗,普罗帕酮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55%)参照组(90.32%)相比差异不大(P>0.05);不良反应出现概率(19.35%)明显高于参照组(3.23%),而心率好转时长(14.45±5.56)则比参照组(27.23±8.75)短,(P<0.05)。结论:普罗帕酮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药物起效速度快,但是有很多不良反应,而胺碘虽然起效慢,但不会引发患者过多的不良反应,因此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来选用。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胺碘酮 普罗帕酮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