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齐齐哈尔6-8儿童流行性病学的调查,并且通过对齐齐哈尔6-8儿童口腔现状的调查对预防及治疗进行指导。研究方法:对齐齐哈尔6-8的1743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筛查和患情况检查,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学调查方案来计算儿童患有龋齿的频率和均以及牙齿充填率等等。采用的统计方法是SPSS18.0。调查结果分析,在1743名6-8儿童中,患有儿童有1177例,对比分析有67.53%的患率,患有龋齿的平均数是3.17±3.92颗,但是充填率仅仅占有总数的2.28%。患率和男女性别没有关系,但是年龄的增长会导致患率增加,一般的高峰期是6左右,但是患有的平均数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4周的时候会达到最高,5周以后会稍稍下降,但是随后又会出现上升的趋势。结论:齐齐哈尔6-8儿童的患率较全国水平略低,但是充填率也比较低,因此要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和教育。

  • 标签: 齐齐哈尔市6-8岁儿童龋病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曼月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丹莪妇康煎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曼月乐进行宫腔放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变化、止痛效果以及月经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9个月后其月经量有显著减少,同时痛经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而患者的子宫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曼月乐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缓解痛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曼月乐 子宫腺肌病 丹莪妇康煎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的月经量、痛经改善情况、子宫大小以及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卵巢功能做相关的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随访中显示其月经量和痛经程度都有显著改善,同时子宫体积有部分缩小,子宫动脉阻力指数有显著降低,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但是卵巢功能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相关病症,有利于患者的疾病转归,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腺肌病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持续监测2019年生活污水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了解脊灰病毒在外环境中的流行变化趋势,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环境监测数据支持。方法选择南昌某区污水处理厂作为长期固定监测点,每月在污水处理厂入水口采集1 L污水作为样本。膜浓缩后在L20B、RD、Hep-2三种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阳性分离物进行VP1全长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脊灰病毒25株,分离率为91.67%(11/12),包括PV Ⅰ型3株,PV Ⅲ型22株,PVⅡ型0株。3株PVⅠ型毒株均为疫苗相似株,在全基因组的2749位点处均由腺嘌呤A突变为鸟嘌呤G,导致异亮氨酸突变成甲硫氨酸;2株PVⅢ(JX2019JHH037L、JX2019JHH042R)在2636位点处发生了由鸟嘌呤G突变为腺嘌呤A变异,导致了亲水氨基酸丙氨酸替代了疏水氨基酸苏氨酸。结论在生活污水监测中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均为疫苗株和疫苗相似株,未发现脊灰野毒株、脊灰疫苗衍生株及PVⅡ毒株。因此为维持无脊灰状态,需要持续对污水等外环境标本加强监测。

  • 标签: 生活污水监测 脊灰病毒 疫苗相似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雷帕霉素治疗无ABL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的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TKI耐药的CML患者CD33阳性细胞中p-mTOR和p-S6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检测体外加用雷帕霉素后对p-mTOR和p-S6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体外加用雷帕霉素后能够抑制CD33阳性细胞中p-mTOR和p-S6阳性表达;口服雷帕霉素3个月后CD33阳性细胞中p-mTOR和p-S6阳性表达下降,且BCR-ABL融合基因拷贝数也同步降低。结论部分CML患者对TKI耐药可能与mTOR胞内信号途径活化有关。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抗药性,肿瘤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雷帕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T-LGLL)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的14例初诊T-LGLL合并PRCA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及骨髓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14例患者男性和女性各7例,中位年龄58.5(33~75);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5.02×109/L[(1.45~8.49)×109/L],中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5×109/L[(0.43~7.16)×109/L],中位淋巴细胞比例0.49(0.13~0.77),中位血红蛋白58 g/L(42~106 g/L),中位红细胞计数2.01×1012/L[(0.99~3.20)×1012/L],中位网织红细胞比例0.52(0.14~3.02),中位血小板计数96×109/L[(38~281)×109/L],中位大颗粒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71%(32%~81%);骨髓穿刺结果示:中位大颗粒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0.16(0.08~0.41);中位血清β2微球蛋白4.85 mg/L(2.81~7.22 mg/L);2例患者ASXL1和TET2基因突变阳性,其中1例同时有STAT3、EP300、FAM46C基因突变阳性;6例患者T细胞受体(TCR)β、γ阳性,1例TCR β阳性,4例TCR γ阳性,1例TCR δ阳性,1例TCRβ、γ、δ均阳性,1例均阴性。8例接受环孢素治疗,6例有效;6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激素治疗,3例有效;初始诱导有效9例,5例初始治疗无效患者行挽救治疗,2例有效。结论T-LGLL合并PRCA患者的实验室特征与单纯T-LGLL相似,以贫血为突出表现,伴有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亦常见;外周血和骨髓中易见大颗粒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单克隆重排是重要特征,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 贫血,再生障碍,纯红细胞 大颗粒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