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吸入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的效果。 方法:52例老年吸入综合征患者取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每组26例。以肺部感染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肺部感染次数、住院次数对比发现,实验组显低(P<0.05)。 护理满意度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结论:老年吸入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肺部感染次数及住院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其满意度。

  • 标签: 老年吸入综合征 肺部感染 住院次数 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艾唐综合征(ED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及血管脆弱(表现为动脉瘤、夹层破裂、肠破裂和妊娠子宫破裂)。2017年国际艾唐综合征协会修订的国际EDS标准将EDS分为13种亚型,其中第4型为血管型EDS。本文报道2例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型EDS,2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最终通过外科肺组织活检及基因检测证实为血管型EDS,以此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Ehlers⁃Danlos综合征 咯血 外科肺活检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早产儿生后7 d内血游离肉碱水平,初步探讨早产儿血游离肉碱水平与NRD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NRDS组35例,未患NRDS的早产儿3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生后6 h内、3 d、7 d采集足跟血,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游离肉碱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生后7 d内,两组早产儿血游离肉碱水平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下降趋势变化不相似(F=4.096,P=0.021)。生后6 h与生后3 d比较,NRDS组血游离肉碱水平显著下降[(35.24±9.58) μmol/L比(23.96±7.12) μmol/L,P<0.05]。生后6 h和生后3 d,NRDS组早产儿血游离肉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5.24±9.58) μmol/L比(40.85±11.39) μmol/L;(23.96±7.12) μmol/L比(29.60±8.05) μmol/L,P均<0.05]。生后7 d时两组早产儿血游离肉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7 d内早产儿血游离肉碱水平随日龄呈下降趋势,NRDS早产儿肉碱水平较正常早产儿下降更加显著,可能与其参与NRDS的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游离肉碱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确定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联合5型磷酸酯酶抑制剂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标准检索式[(“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OR“PAH”)AND(“Bosentan”OR“Ambrisentan”OR“Macitentan”OR“Sildenafil”OR“Tadalafil”)]检索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使用检索词“肺动脉高压”“波生坦”“安立生坦”“马西腾坦”“西地那非”“他达拉非”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2月12日。阅读所有文献筛选纳入比较3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2种5型磷酸酯酶抑制剂以及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以随访12~16周6 min步行距离作为主要结果指标,病死率、临床恶化率、WHO心功能提升、不良事件(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作为关键的次要结果指标。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合并估计结果的优势比(OR)或加权平均差(WMD)和95%置信区间(CI)。使用累积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来计算各干预项的概率,帮助解释OR或WMD。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包含5 949例PAH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6 min步行距离方面,与安慰剂比较,波生坦+西地那非提升最大(WMD=53.93,95%CI:6.19~101.66),其次为波生坦+他达拉非(WMD=50.84,95%CI:7.05~94.62),安立生坦+他达拉非(WMD=46.67,95%CI:15.88~77.45),波生坦(WMD=29.44,95%CI:5.86~53.02),安立生坦(WMD=23.90,95%CI:0.31~47.48),马西腾坦(WMD=21.57,95%CI:2.45~40.69)。不同干预措施对提高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效果,根据SUCRA排序依次为:波生坦+西地那非(82.9%)>波生坦+他达拉非(78.4%)>安立生坦+他达拉非(77.1%)>波生坦(49.2%)>西地那非(48.5%)>安立生坦(40.3%)>马西腾坦(37.3%)>他达拉非(33.0%)>安慰剂(3.3%)。在提高WHO心功能分级方面,与安慰剂相比,西地那非最优(OR=2.90,95%CI:1.04~8.08),其次为波生坦(OR=2.15,95%CI:1.15-4.04),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降低临床恶化率方面,相较于安慰剂,波生坦+他达拉非最优(OR=0.08,95%CI:0.01~0.49),其次依次为波生坦(OR=0.20,95%CI:0.11~0.38),波生坦+西地那非(OR=0.21,95%CI:0.09~0.46),安立生坦+他达拉非(OR=0.27,95%CI:0.15~0.50),西地那非(OR=0.33,95%CI:0.17~0.66),他达拉非(OR=0.44,95%CI:0.21~0.90)。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所有干预措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病死率方面,安立生坦(OR=0.28,95%CI:0.11~0.74)在统计学上优于安慰剂,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与5型磷酸酯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在短期改善运动功能方面均表现较好。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与单药治疗并无明显差异。然而,未来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以及患者的需求进行选择。

  • 标签: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网状Meta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结合近年来我院妇产科诊疗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当代医学技术高速发展为背景,对我国妇产科的诊疗技术进行简要的总结,主要包括超声技术的应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的新进展。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抗菌药物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甲状腺可疑结节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行超声检查并按美国放射学会(ACR)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标准诊断为TI-RADS 3~4类的患者153例,分别由高年资医师、低年资医师及S-Detect对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然后再由高年资医师组和低年资医师组分别联合S-Detect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组间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53例甲状腺结节经手术病例证实良性108例(108个病灶),恶性45例(45个病灶)。S-Detect技术研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78%、87.04%、84.31%,高于低年资医师组的68.89%、79.63%、76.47%,但低于高年资医师组的84.44%、94.44%、91.50%;低年资组联合S-Detect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提高(77.78%、85.18%、83.01%)。低年资医师组联合S-Detect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815)高于低年资医师组(0.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2,P=0.004);高年资医师组联合S-Detect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901)与高年资医师组(0.8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5,P=0.756)。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高年资医师组联合S-Detect诊断的一致性最高(Kappa=0.797)。结论S-Detect技术诊断甲状腺的准确性较高,该技术有助于提高低年资医师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 标签: S-Detect技术 甲状腺结节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左侧早期乳腺癌保乳放疗结束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肌同步性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左侧早期乳腺癌并行保乳放疗患者36例,应用分层应变技术分别于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放疗后6个月采集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并应用EchoPAC 201软件分析获得左室17节段的心外膜层、中层及心内膜层及整体的纵向应变值(LPSepi,LPSmid,LPSendo,GLPS)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比较放疗前后各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PSD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放疗前1周比较,放疗后1周LPSepi、LPSmid、LPSendo、GLPS绝对值均减低,PS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6个月LPS-Epi、LPS-mid、LPS-endo、GLPS绝对值明显减低,PS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疗后1周比较,放疗后6个月各层LPS及GLPS绝对值明显减低,PS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1周PSD与GLPS呈负相关(r=-0.420,P<0.05),放疗后6个月PSD与GLPS呈负相关(r=-0.641,P<0.05) 。结论分层应变技术能够无创、定量评价左侧早期乳腺癌保乳放疗患者左室心肌分层纵向应变及收缩同步性,为评估放射性心肌损伤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检测方法,对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癌,早期 放射治疗 分层应变 峰值应变离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