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腿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43例小腿部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采用小腿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加用"Z"形跟腱延长术,手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统计并评价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中,35例小腿部瘤体完全切除;8例患者由于瘤体范围较广,瘤体侵袭包绕小腿胫后动静脉、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等,采取部分瘤体切除术;32例患者手术切除瘤体后联合行"Z"形跟腱延长术。随访6~12个月后发现,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3%(40/43);43例患者均可正常行走,其中3例踝关节活动有轻度受限;35例术后小腿部疼痛消失,无肿块隆起,复查彩超、磁共振成像显示原瘤体部位未见复发,8例术后彩超、磁共振成像显示有散在瘤体存在,偶有疼痛症状。结论小腿部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患者行手术治疗可纠正踝关节功能,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静脉 畸形 跟腱挛缩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坐骨神经区域脉管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收治采用手术治疗坐骨神经区域疼痛、有功能障碍脉管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出院时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剧痛。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前、术后随访时疼痛和肢体功能,0%为正常,越接近100%,功能障碍越严重。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男32例,女44例,年龄2~55岁,其中静脉畸形(VM)48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淋巴管畸形(LM)6例,纤维脂肪性血管性病变(FAVA)13例。76例中有13例VM曾行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4例AVM曾行介入栓塞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FAVA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3±30.11) min、(81.67±22.29) ml、(3.83±0.98) d,均少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手术损伤最小、恢复最快;AVM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33±33.71) min、(981.67±164.85) ml、(11.17±1.47) d,均多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VM与LM病例手术时间接近;VM病例术中出血量[(396.67±85.71) ml]相差较大,最少为150 ml,最多为1 100 ml。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71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4例切口乙级愈合,1例切口丙级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73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疼痛部分缓解;72例下肢功能恢复正常,4例改善;磁共振或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70例瘤体消失,6例瘤体有残存。VM、AVM、LM、FAVA病例术前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00(1.00,3.75)分、2.00(1.00,3.50)分、4.00(0.75,6.25)分、4.00(1.50,6.00)分,术后均为0.00(0.00,0.00)分;术前ODI分别为17.78%(15.56%,22.22%)、17.78%(13.33%,35.56%)、50.00%(31.67%,84.44%)、42.22%(31.11%,56.67%),LM术后ODI值为4.44%(0.00%,22.22%),其他均为0.00%(0.00%,0.00%),各种病变类型组内手术治疗前、后VAS及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引起坐骨神经区域疼痛、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脉管性疾病采用手术治疗安全而有效,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

  • 标签: 坐骨神经 脉管性疾病 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失败的卡梅现象(KMP)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药物治疗失败KMP患儿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1~11个月,行单纯血管瘤切除术或血管瘤切除+原位植皮术。分析其临床表现、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47例患儿年龄较小,血管瘤发展至KMP时间为0~11个月,瘤体位置深且面积大。41例行单纯血管瘤切除术,行血管瘤切除+原位植皮术6例。手术时间35~260 min,出血量20~380 ml,血小板计数术后1~9 d恢复正常、2~60 d出现峰值,住院时间14~72 d,随访24~78个月未见复发、功能障碍者。结论KMP进展时间短,药物保守治疗失败者手术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卡梅现象 血管瘤 植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肌内静脉畸形临床分期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四肢肌内静脉畸形病例336例,其中男163例,女173例,年龄范围为5~65岁,平均16.7岁。结合患者主诉、体格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术前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X线片和MRI检查,将四肢肌内静脉畸形分为4期,分别为Ⅰ期疼痛期、Ⅱ期可逆性功能障碍期、Ⅲ期功能障碍期、Ⅳ期骨化期;对于Ⅰ期和Ⅱ期患者采用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Ⅲ期和Ⅳ期患者采用静脉畸形切除+肌腱Z形吻合延长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锻炼。根据术前、末次随访时MRI检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关节活动度变化和患者满意度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共336例,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73、82、75、6例,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255例,静脉畸形切除+肌腱Z形吻合延长术81例;治愈330例;基本治愈6例。手术治愈率98.3%,患者满意率100%。结论四肢肌内静脉畸形术前进行临床分期,精准化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 标签: 四肢 静脉畸形 临床分期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