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作者: 安纲 刘一嘉 张开永 吴鹏 归来 牛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北京 100144 安纲现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整形外科学,济南市组织工程皮肤再生与创面修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济南 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整形外科学,济南市组织工程皮肤再生与创面修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济南 25001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北京 10014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和2018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2例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8岁和16岁。术前对患者行CT扫描获取影像学数据,导入Mimics 10.01中进行颅骨三维重建和图像分析,设计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切除范围,然后三维打印头颅缺损模型,并制作覆盖颅骨缺损的个性化钛修复体,再虚拟设计自体颅骨外板取骨范围并模拟修复眶骨缺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手术。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行头颅CT扫描,测量眶容积、眼球突出度,检查视力,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肉眼所见病灶边界与术前模拟设计相符,术中所见颞骨为正常骨质。术后1例患者恢复良好,另1例术后1 d出现脑脊液鼻漏,未经特殊处理,2周后自愈。术后CT显示个性化修复体与颅骨结合良好,额眶部形态满意,接近正常解剖形态。术后2例患侧眶容积增大,比术前分别增加了2.99、9.99 ml;术后眼球突出度得到改善,比术前分别减小3.32、5.11 mm;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眼球各个方向运动良好。患者及家属对形态满意。结论将数字化技术用于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前的模拟设计,有利于术者精确地制定手术计划,提高移植骨的利用效率,术后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额眶部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烧伤创面深度的准确诊断对评估烧伤患者病情的预后尤为重要,以往对于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常依赖医师的主观判断,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创面深度的判定手段也获得了更新。该文主要汇总了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激光多普勒成像、激光散斑衬比成像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烧伤创面深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比较这些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为烧伤创面深度的精确诊断提供思路。

  • 标签: 烧伤 诊断 人工智能 创面深度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激光多普勒成像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 简介:摘要在电力生产工作中,火电厂是最为关键的场所,火电厂的集控运行的效率对于电力生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火电厂集控运行技术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探讨了火电厂集控运行的策略。

  • 标签: 火电厂集控运行 现状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