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作者: 万健 张琴 梁树辉 张玉洁 钟捷 李景南 冉志华 智发朝 王晓娣 张晓岚 温忠慧 盛剑秋 施华秀 梅俏 吴开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 200025,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200127,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广州 510515,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29,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消化内科,石家庄 05003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成都 610041,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700,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3610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合肥 2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UC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纳入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11家医院的154例UC患者,随访至2017年12月1日。所有UC患者均需结肠镜检查并行组织病理学评估。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我国UC患者发生异常增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33例UC患者,年龄为(50.0±11.9)岁,诊断年龄为(35.5±11.6)岁,病程为(14.5±6.7)年,结肠镜检查次数为(3.4±1.6)次。共检出21例异型增生患者,未检出结直肠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诊断年龄(风险比为1.05,95%CI 1.01~1.10,P=0.009)和广泛结肠型(风险比为2.92,95%CI 0.97~8.79,P=0.057)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大(风险比为1.06,95%CI 1.02~1.11,P=0.003)和广泛结肠型(风险比为3.68,95%CI 1.21~11.19,P=0.022)均为UC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广泛结肠型UC患者异型增生的累积发病率高于左半结肠型患者[24.3%(17/70)比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3,P=0.005)。结论广泛结肠型和诊断年龄大是我国UC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长病程广泛结肠型UC患者的癌变监测。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异型增生 危险因素 多中心 长程随访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溃疡结肠(UC)累及上消化道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CMV)的病例,并且就UC合并CMV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累及上消化道的特征展开讨论。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上消化道 巨细胞病毒 机会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可获得治疗炎症肠病(IBD)的生物制剂种类越来越多,然而单一药物的疗效却难以得到大幅提升。生物制剂双靶治疗主要用于对一种生物制剂治疗有部分反应或在维持治疗期间复发的附加治疗,目前已成为探索IBD治疗策略的新方向。本文从生物制剂双靶治疗IBD的理论基础、疗效、安全、需要考量的因素以及特殊药物类型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等方面概述最新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双靶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他克莫司治疗难治克罗恩病(CD)的短期疗效和安全,分析临床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难治C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他克莫司治疗≥3个月。采用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患者的临床应答、临床缓解及复发情况。根据他克莫司治疗3个月的临床应答情况,将患者分为临床应答组和无临床应答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P<0.1且有临床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他克莫司临床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预测他克莫司治疗难治CD患者临床应答的价值。结果共纳入45例难治CD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诊断年龄32(27,39)岁;病程61.0(28.0,97.5)个月;他克莫司治疗前CDAI评分为203(175,229)分。45例患者应用他克莫司治疗3个月后,CDAI评分137(117,175)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5.512,P<0.01);其中临床应答组13例(28.9%),无临床应答组32例(71.1%)。单因素分析结果,2组间性别、治疗前CDAI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性别、治疗前CDAI评分、NLR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AI评分(OR = 1.026,95%CI:1.006 ~ 1.046,P = 0.012)、NLR(OR = 2.605,95%CI:1.290 ~ 5.258,P = 0.008)是预测他克莫司临床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CDAI评分、NLR、NLR联合CDAI评分预测他克莫司治疗难治CD患者临床应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95%CI:0.648 ~ 0.924)、0.764(95%CI:0.595 ~ 0.934)、0.861(95%CI:0.729 ~ 0.99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9.15、2.82、0.31,灵敏度分别为100%、84.6%、84.6%,特异度分别为53.1%、71.9%、84.4%。持续用药的26例患者在应用他克莫司治疗12个月时,临床缓解率为73.1%(19/26),复发率为26.9%(7/26);随访1年,45例患者在他克莫司治疗期间有6例(13.3%)发生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他克莫司可用于难治CD的诱导和维持缓解治疗。CDAI评分、NLR均可作为单独预测他克莫司治疗难治CD患者临床应答的指标,且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高。

  • 标签: 克罗恩病,难治性 他克莫司 临床应答 临床缓解 危险因素 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UST治疗且治疗前结肠镜检查可见活动性病变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UST治疗第24/32周的内镜应答率和缓解率。结果共纳入36例基线处于结肠镜下活动期的CD患者,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29.8±8.7)岁,病程38.0(15.5,66.1)个月。疾病部位:L1型(末端回肠型)4例(11.1%),L2型(结肠型)4例(11.1%),L3型(回结肠型)28例(77.8%),另外累及上消化道4例(11.1%)。患者疾病行为:非狭窄非穿透28例(77.8%),狭窄5例(13.9%),穿透3例(8.3%)。(1)内镜活动:第24/32周的内镜缓解率及应答率分别为33.3%(12/36)和63.9%(23/36)。UST一线与二线用药的内镜缓解率和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临床活动:36例患者中,基线处于临床活动期16例,临床缓解期20例。16例临床活动期患者第24/32周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分别为81.2%、93.8%。(3)影像学活动:第24/32周27例患者经影像学评估后发现,3例L1型患者中,影像学应答或部分应答2例,无应答1例;24例L2型患者中,影像学应答5例(20.8%),部分应答19例(79.2%),无应答5例(20.8%)。19例活动肛瘘患者中,愈合6例,部分应答2例,稳定6例,进展5例。(4)血清学和营养指标:第24/32周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基线均显著改善(均P<0.05),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安全: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及输液反应,仅2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UST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内镜表现、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营养指标,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

  • 标签: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克罗恩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IBD)发病机制复杂,白细胞向肠道的迁移增加是IBD异常免疫应答的关键。本文将对控制白细胞迁移通路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物质进行论述,总结这类药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相关进展。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迁移 生物制剂 小分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