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1例恶性疟疾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成功体会,并文献复习。方法:赴非洲施工的男性中国公民,回国3d后出现寒战、高热,伴有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并进展为淤斑、牙龈出血,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红黑色大便。体检:T40.5℃,P110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意识清晰,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紫癜及淤斑,牙龈出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穆善耄拊右簟8谷恚?压痛,肝脏肋下3cm,脾脏肋下5cm。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2d后出现明显头痛、意识障碍、少尿。血常规提示贫血和渐进性血小板下降。尿常规发现尿蛋白和红、白细胞。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发现肝、脾稍增大。粪常规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及出、凝血功能异常。血片发现红细胞内恶性疟环状体,考虑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入院诊断:脑型恶性疟疾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亚临床DIC。结果:入院后给予磷酸氯喹片首剂1.0g,第2、3天0.5g,分别口服,体温不能控制。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常规止血剂控制消化道出血的同时,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片:首剂160mg,6h后160mg,以后每日80mg,连续口服7d。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体温。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止血治疗后,血小板上升,控制DIC。但消化道出血仍不能完全控制,作电子肠镜提示肠黏膜息肉出血,给予息肉高频电凝切除。行保护肝、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后出院。随诊体温持续正常。结论:早期确立诊断、早期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和强化支持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疟疾 恶性 血小板减少症 出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