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丙型肝炎(丙肝)综合监测数据,为上海市制定消除丙肝公共健康危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4-2019年上海市丙肝多维监测结果构建上海市丙肝综合监测系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监测内容包括病例监测、病原学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社区健康人群和高风险/重点人群监测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9年上海市急性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8/10万,慢性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60/10万。HCV基因分型成功744例,检测到HCV的GT1、GT2、GT3、GT6型4个型别16个亚型,其中1b型(324例,占43.55%)、3a型(121例,占16.26%)、3b型(111例,占14.92%)和6a型(47例,占6.32%)是上海市流行的主要型别;1b型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3b和6a型呈上升趋势。HCV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输血(OR=4.18,95%CI:2.79~6.27)、有手术史(OR=1.63,95%CI:1.26~2.12)和注射史(OR=4.18,95%CI:2.75~6.34)、修脚(OR=2.01,95%CI:1.54~2.62)、共用剃须刀(OR=4.09,95%CI:1.24~13.51)和曾在非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损伤性美容项目(OR=3.15,95%CI:2.13~4.65)等。11类丙肝高风险/重点人群65 660人次的HCV抗体筛查结果显示,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最高(占18.81%,1 008/5 358),社区健康人群HCV抗体阳性率为0.16% (7/4 268),低于同年高风险/重点人群的2.50%(501/20 002)(χ2=94.04,P<0.01)。结论2014-2019年上海市丙肝呈低流行。应持续开展丙肝综合监测,对于早期发现HCV感染者及其危险因素,完善丙肝防控策略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丙型肝炎 综合监测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高风险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