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一二》之三——关于思孟学派“其为物不贰”、“同一”的义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正>一如果说从孔子到墨子,展示了先秦矛盾观的向上发展,至儒家思孟学派,则又显示了它的倒退。此派的著作,郭沫若同志已有考定,其中要以《中庸》《孟子》二书所说“一”“二”字,富于哲学意义。先看《中庸》:(一)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二)知、仁、勇三者,天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三)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四)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五)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史学月刊》 1986年1期
出版日期 1986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