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多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粪便中SDC2、PPP2R5C及ADHFE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招募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结直肠癌患者64例、腺瘤患者72例、增生性息肉患者33例和健康体检者59名,收集研究对象清晨粪便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亚硫酸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SDC2、PPP2R5C及ADHFE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进行粪便隐血试验(FOBT)。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与FOBT预测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采用R-Studio软件构建粪便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与其他临床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列线图,并行校准验证。结果粪便SDC2、PPP2R5C和ADHFE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腺瘤[74.3%(101/136)比47.1%(64/136),χ2=23.20,P=0.001]、结直肠癌[90.6%(58/64)比70.3%(45/64),χ2=8.91,P=0.003]、腺瘤[59.7%(43/72)比26.4%(19/72),χ2=14.43,P=0.002]中的阳性率均高于FOBT,在增生性息肉[21.2%(7/33)比6.1%(2/33),χ2=0.12,P=0.125]、健康对照[10.2%(6/59)比8.5%(5/59),χ2=4.01,P=1.000]中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预测结直肠癌+腺瘤的效能优于FOBT[AUC:0.85(95% CI 0.80~0.91)比0.71(95% CI 0.64~0.78),P<0.05],尤其对腺瘤的预测更优于FOBT[AUC:0.82(95% CI 0.74~0.89)比0.64(95% CI 0.57~0.69),P<0.001]。ADHFE1基因甲基化状态预测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90.6%、96.6%)。在>50岁结直肠癌患者中,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FOBT[90.2%(55/61)比68.9%(42/61),P<0.05]。依据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和各临床特征构建的预测结直肠癌列线图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和观察到的结直肠癌诊断效能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粪便中SDC2、PPP2R5C及ADHFE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升高,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出处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2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