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形螨在眼部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眼部蠕形螨病是一系列由蠕形螨感染导致的螨源性眼表疾病。蠕形螨是人类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蠕形螨具有高度复杂的生物学特性。螨虫的内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等病原学特点,是其能够导致疾病的基本因素之一,重要功能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两种蠕形螨致病的差异性有关。两种蠕形螨均可引起组织病理学改变,如毛囊膨胀、上皮增生和角化过度、异物肉芽肿反应等。微生物可能参与了蠕形螨的发病过程,蠕形螨体内存在共生菌,目前报道了Bacillus oleronius和Corynebacterium kroppenstedtii subsp.两种菌株,同时,蠕形螨体表还可能携带有多种病原微生物,造成协同损害。蠕形螨可能能够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在免疫抑制及危险因素作用下,蠕形螨可过度繁殖,经过多途径的免疫反应最终引起眼表炎症。本文对蠕形螨在眼部的致病过程和机制进行阐述,对深入认识眼部蠕形螨病、进行合理的临床诊疗具有积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31-436)
出处 《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1年11月2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