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淋巴细胞动态变化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入院72 h内)淋巴细胞动态变化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20年1月17日至2月14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并统计分析。根据入院首日淋巴细胞有无减少〔淋巴细胞计数(LYM)<0.8×109/L为淋巴细胞减少〕、入院第3天与入院首日LYM差值(ΔLYM)是否小于0将患者分为4组:第1组为入院首日LYM正常、ΔLYM≥0;第2组为入院首日LYM正常、ΔLYM<0;第3组为入院首日LYM降低、ΔLYM≥0;第4组为入院首日LYM降低、ΔLYM<0。将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后30 d内出现重症(包括重型、危重型)作为研究终点。重型、危重型参考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分型标准。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早期淋巴细胞动态变化与发生重型/危重型概率的相关性;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评估不同淋巴细胞分组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情况。结果共纳入104例新冠肺炎患者,发病后30 d内进展为重症21例(占20.2%;重型17例,危重型4例)。4组患者间年龄(F=5.061、P=0.003)、入院首日白细胞计数(WBC,Z=10.850、P=0.013)、入院首日C-反应蛋白(CRP,Z=-4.449、P<0.001)、入院首日LYM(Z=43.132、P<0.001)、入院第3天LYM(Z=40.340、P<0.001)、重型/危重型发生情况(χ2=18.64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和第4组患者年龄较大;第3组入院首日WBC、LYM最低;第4组入院首日CRP最高,入院第3天LYM最低,出现重型/危重型的患者较多。针对入院后30 d内出现重型/危重型的概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第4组发生重型/危重型的概率是第1组的12.7倍〔风险比(HR)=12.732,95%可信区间(95%CI)为3.951~41.025,P<0.001〕;将年龄、CRP、白蛋白(ALB)及淋巴细胞分组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第4组发生重型/危重型的概率是第1组的6.4倍(HR=6.398,95%CI为1.757~23.301,P=0.005);而第2组、第3组发生概率与第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第4组发生重型/危重型的概率显著高于第1、2、3组(Log-Rank检验:χ2=42.617,P<0.001)。结论早期淋巴细胞动态变化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入院首日即出现LYM下降且72 h内持续下降的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概率较高。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08期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