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相对长度鉴别肝外胆管浸润型癌与胆管炎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病变相对长度鉴别浸润型肝外胆管癌与肝外胆管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浸润型肝外胆管癌及23例经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肝外胆管炎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R和(或)CT增强扫描。以影像表现胆管壁增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为病变范围,测量计算病变长度及病变长度/肝外胆管长度比值,并观察偏心性狭窄及受累管腔规则性。采用t检验分析肿瘤组与炎症组病变长度和病变/肝外胆管长比值的差异,采用连续校正χ²检验比较肝外胆管癌组与胆管炎组偏心性病变和不规则病变的差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肝外胆管病变长度/肝外胆管长度比值的诊断效能。结果肝外胆管癌与胆管炎患者的病变长度分别为(22.01±1.86)、(47.36±2.81)mm,病变长度/肝外胆管长度比值分别为0.26±0.02和0.54±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肝外胆管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长度/肝外胆管长度比值诊断肝外浸润型胆管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以<0.40为临界值,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82.6%。肝外胆管癌与胆管炎患者间病变呈偏心性及病变胆管管腔不规则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病变相对长度鉴别浸润型肝外胆管癌与肝外胆管炎症具有较大价值。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年1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