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 观察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 30 例血凝检验的患者作为样本,于标本获取后 0h 、 3h 、 6h 、 12h 、 24h ,分别进行血凝检验,对比不同标本存放时间下的血凝检验结果。 结果: 血液标本存放 12h 者 APTT ( 38.4±1.5 ) s 、 PT ( 20.4±0.7 ) s 、 Fib ( 5.4±0.5 ) g/L ,与存放 0h 、 3h 及 6h 者相比,差异显著( P < 0.05 )。 血液标本存放 24h 者 APTT ( 43.2±1.3 ) s 、 PT ( 28.9±0.3 ) s 、 Fib ( 7.6±0.6 ) g/L , 与存放 0h 、 3h 、 6h 及 12h 者相比,差异显著( P < 0.05 )。标本存放 0h 、 3h 、 6h 者相比,血凝检验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数值逐渐增大。当存放时间达到 12h 后,检测结果异常情况明显。故建议临床将存放时间控制在 6h 内,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血凝情况。
出处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20年2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4月1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