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调查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及存在的适应性问题,探讨提高大学新生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式和途径。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对1146名大学新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大学期间迟到/早退/逃课次数在3次以内的女性比例为72.7%,高于男性的59.9%(P<0.05),而迟到/早退/逃课次数在10次以上的女性比例为7.3%,少于男性的15.6%(P<0.05)。在影响调查对象学习动力或状态因素的调查中,选择专业不适的女性比例为42.8%,高于男性的35.0%(P<0.05),选择情感问题及沉迷娱乐的男性比例分别为22.8%和39.9%,高于女性的15.9%及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生涯规划(简称“有规划”)调查对象在大学期间迟到/早退/逃课的次数在3次以内的比例为70.8%,高于无明确生涯规划(简称“无规划”)调查对象的64.9%(P<0.05),而有规划调查对象在大学期间迟到/早退/逃课在10次以上的比例为8.2%,低于无规划调查对象的12.3%(P<0.05)。58.9%的重点中学毕业生对大学生活无规划,该比例低于普通中学毕业生的64.9%(P<0.05)。此外,63.4%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在中学时期接受“大学生活介绍”教育,58.6%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在中学时期接受“信念、自制力培养”教育,60.6%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在中学时期接受“自立教育和独立意识培养”教育,62.2%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在中学时期接受“人生规划指导”教育,61.3%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在中学时期接受“人际交往技能”教育。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性别大学新生施行适应性教育,且生涯规划指导应及时及早进行。此外,基础教育应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强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以缓解学生进入大学后因适应性问题造成的困境。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8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