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朗读,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学生能把课文读流畅,读出味儿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肯定不差;反之,如果学生朗读时添字、漏字,结结巴巴,那么他(她)的语文学习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朗读教学备受语文教师的青睐,“书声琅琅”已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风景。但透过一片热闹繁华的读书声,我们也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的指导方式、目标定位、评价尺度方面存在着一些“过度”现象,直接导致很多学生朗读兴趣不浓、朗读能力无多大长进。解析这些“过度”现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朗读教学,让学生借助朗读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切实提高自身的言语素养。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5年07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