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异文与经师训诂文本探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文献自传播开始就产生异文,异文产生途径,有方音声韵近同之记字、同义近义之替代、形同形近之误认误钞等多种。高邮王氏父子发明训诂之指存乎声音,使诸多难解之古籍异文文句得以怡然理顺,後之综理异文者,遂多以声韵近同之通假解之,於形鸪与义通,以及因通假而形谒、因形谒而通假、因义通而形鸪、因形鸪而义通等例外因素关注不多。《诗经》异文形成於先秦而盛行於两汉,裂变於六朝而定型於唐宋。《释文》和经史文献中存有上千例《诗经》异文,兹选取其中因同义或近义而替换之异文,予以疏证,并藉司马迁《史记》以训诂改易《尚书》文字的实例和六朝新产生《毛诗》异文之实况为佐证,揭开《诗经》异文同音近音通假外鲜为人所关注之另一面,重新评判陈乔枞、王先谦等所提出汉儒守师法不改经字之说,期使汉代四家《诗》授受传播轨迹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文史》 2014年1期
出版日期 2014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