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南迳湾专职消防救援站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高栏港石化仓储区在《珠海港总体布局规划》中定位为以发展大宗干散货、油气品等能源物资中转、储存为主,并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同时为港后工业、保税仓储、修造船工业发展创造条件。本文将介绍高栏港石化仓储区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安全现况,对企业现今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分析原因,结合自身学习及经验,浅谈辖区灭火救援力量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石化仓储; 安全风险; 灭火救援
一、高栏港石化园区基本情况
高栏港(又称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广东省六大化工园区之一,主要由石油化工专区和南迳湾仓储区两大区域组成,其中石油化工专区生产企业多,化工装置多,主要以石化加工类产业为主;仓储区主要为仓储职能,储存有各类危险物品约340种,储量最多的危险的物质有汽油、天然气、丁烷、柴油、轻质燃料油、煤油等、全区现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227家、其中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120家,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油、气、液体化学品储罐1138个,总库容达458万立方米、现有危险品总量约为363万吨。
二、高栏港石化仓储区企业的安全现状
(一)危化品储存量巨,火灾危险性大
仓储区共15家主要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总计油罐容量307.28万立方米,气体储罐98万立方米,在建LNG全容式混凝土储罐135万立方米。巨大的危化品储量使石化区的火灾危险性急剧增加。仓储区内危险性较大的危险源主要集中在中鑫、中化珠海、金湾天然气、恒基达鑫、中海油龙华等企业,主要危险装置类型包括储罐、各类泵、BOG压缩机等,这些装置一旦发生事故,影响范围较大。
(二)危化品存储企业分布相对集中,事故危害性增大
根据仓储区内危化品类型及理化特征分析可知,丙烯、丁二烯、LPG等危化品储罐多为加压储存,发生泄漏、爆炸事故后往往产生多米诺效应,引发中毒、池火、物理爆炸等二次事故,影响范围超出所在厂区,造成区域性灾害。
(三)危化品道路运输易造成流动风险
根据仓储区道路运输量统计结果,现每天进出仓储区的危险化学品车辆为800台。危险品运输量较大,其中危险性较大的甲、乙类危险品主要为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由于道路运输的不可控因素较多,易造成流动风险。仓储区内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经过车辆进行运输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将形成流淌火灾,影响道路的两侧基础设施,而液化易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等一旦泄漏,具有可燃气体扩散的特性,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威胁道路附近的企业的安全,引发多米诺事故。
三、高栏港石化仓储区安全风险原因分析
(一)消防公共基础设施仍需加快建设
石化类火灾作战时间长,危险性大,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易发生二次甚至多次爆炸、沸溢,需要大量供水进行冷却和控火。仓储区自来水管道主要以树状分布,局部已形成环状供水。主要管材为钢管,管径为DN800—DN400,在环港西路、二号闸口分别变径为DN600、DN400。供水主要由珠海市水务集团南水供水所,水厂设计供水能力:8000吨/日。按照近几年几起典型石化火灾战例分析,火场用水量均超过1000L/s。库区内规划配套的市政给水管网往往不能适应现代灭火救援的要求。远程供水车取水点分布不均,中海油终端等企业离最近的取水码头达3.6公里,需要两套供水组全力供水,各取水点年久失修,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垮塌,存在风险。另外,泡沫供给、器材装备公共储备库建设仍需加快进度。
(二)化工企业火灾防控存在漏洞,部门联合监管合力尚未形成
随着化工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在建储罐容量的增大,化工灾害事故呈现多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一是装置设备存在带“病”运行现象。个别企业生产装置设备在设计、施工安装、生产工艺、管理运营等过程中,没有考虑系统安全性,本质安全设计不足,存在安全方面缺陷。二是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目前来看,大部分化工企业都签约专业公司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但是从消防救援机构检查情况来看,个别单位管理人员不了解消防设施设置、运行和管理情况,维保单位走过场,没有认真维护消防设施,作为业主单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消防设施未能确保完好有效。三是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的情况,部分单位有制定相关制度也只是停留在纸上和宣传栏上,没有逐级定人定岗抓好消防安全责任落实。
(三)企业工艺处置队伍建设不到位,企业工艺处置与消防处置结合效率低下。
工艺处置队伍在化工园区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灾害发生的初期,若能第一时间采取堵漏、关阀、停泵、输转、放空、排险等措施,则有效控制事故规模,防止灾害蔓延和扩大。例如2010年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事故救援中,工艺处置与消防处置未能形成合力。
四、辖区灭火救援队伍需相应提升哪些方面能力
(一)抢占灭火先机
仓储区内目前由两个队站分割管辖,由于辖区交通管制力度加大,南径东路、南径中路、环港西路等,每个路口都增加的混凝土减速带,导致队站到辖区单位均增加两到三分钟,严重影响了灭火工作的开展。鉴于石油化工火灾火势迅猛,燃效蔓延速度快的特点,在石油化工火灾灭火工作中需要第一时间集中人员,启动紧急救援方案,进行职责分工,迅速向火灾现场集结,并快速调集通信、侦查、重型水罐车、高喷消防车、防护装备、灭火药剂等必不可少的灭火救援设备,第一时间出动,迅速展开石油化工火灾灭火工作,抢占先机。因此,消防队站、企业消防力量需要提升以下能力:
1、企业自身消防处置能力。
在消防力量未到达前,企业消防力量尤为重要。提高仓储区内企业初期火灾处置能力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辖区内消防队站应指导企业单位开展自防自救演练。按照“一单位一演练”的工作要求,指导辖区石化企业开展自防自救演练,重点围绕人员疏散清点、关阀断源、火灾报警和协同处置等内容,掌握单位内部应急组织指挥构架,逐一逐项明确单位消防应急有关工作和要求,确保紧急情况下,单位快速应急响应、高效处置。
2、企业消防器材的保障。
目前仓储区内企业自配有消防车的,车辆使用均在10年以上,车辆故障率高,对初期处置影响较大。企业效益好的,能够保证消防器材的维护更新,效益差的消防器材的好用性难以保证。因此,需要防火部门加强监督执法,促进企业安全能力提升。
3、加强企业与消防队的联合作战能力。
首先辖区消防站队应加强对仓储区单位的六熟悉工作,结合“一演三查”工作,采取到石化企业现场熟悉的方式(通常安排在周一全勤日),由企业负责同志详细介绍本单位消防有关情况,现场互动交流并提问答疑,真真正正做到单位情况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应计划与企业单位建立专档实战化训练任务库,把常见灾情部位,最不利情况列入题库,开展针对性训练,实现企业灭火力量与消防灭火力量能力共同提高。
(二)开展专项训练
1、组织器材装备专项熟悉。结合优化后的车辆装备配置现状,相关消防站组织开展专项熟悉和操作,按照器材装备“五知一能”工作要求,做到全员熟悉和掌握,达到能随时应用于实战的效果。
2、组织实战应用专项测试。针对消防站现有车辆装备,逐一开展高喷车作业空间、高喷炮流量、远程供水车组供水能力、各作战单元装备效能测试情况等作战效能测试,记录不同测试背景下的各项测试数据,做到全员熟悉和掌握。
3、开展实战应用专项训练。一是开展专业科目训练。科学合理确定日常石化专业训练和上级考核科目,真正实现“训战一致、训考一致”;二是组织实战合成训练。联合港区站,分工开展课题研究和联合组训,逐一组织登罐灭火、高喷车灭火、泡沫管枪合围、围油栏泡沫覆盖灭火、半固定消防设施注泡沫灭火、注水止漏等实战合成训练,全面掌握各类石油化工火灾技战术措施。
(三)确保冷却液的供应
1、冷却用水的保障。
仓储区内共有3个消防取水码头,其中位于风鹰西路的取水码头出现坍陷,不能使用。2023年新增2个消防取水码头,远程供水系统泵车受车辆本身工作臂长度和自重比的影响,在现实应用中受取水水源位置、路面宽度、取水水源水量、吸水深度等多个因素影响,同时车辆占道及周围障碍物都会影响到作业车辆的停靠问题,进而影响到泵车取水及水带铺设作业的完成。为提高供水问题,一是利用有海水泵的企业,实现站企联动供水模式,但此模式容易受距离影响,需要铺设水带较多;二是研究远程供水系统与仓储区市政管网联用可行性分析在突发状况下,将管网水源与远程供水系统进行联用,弥补远程供水系统取水局限性,对重大火灾扑救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2、泡沫灭火剂的保障。
改进联储共享,实行联动保障。探索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园区建立战备物资储备库,由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牵头,对事故处置常用器材、装备、物资进行联合储备。建立健全灭火药剂联合储备、共享调用机制,对企业、消防救援站常规储备的各类灭火药剂进行分类统筹,按照石化园区内部道路交通情况,运输时间在 15 分钟范围内,布点分储,平时分散储备、战时紧急支援。联合泡沫供给企业在石化园区定点仓储足量泡沫灭火剂,以租赁形式常备应急所需,按年度分批次更新。结合企业消防安全评估,选取企业最大、最难、最不利点事故处置需要,在满足固定消防设施需求的前提下,额外储备满足不少于 3 个“半小时” (三个“半小时”: 化工编队按照化工火灾难控、失控火灾 30 分钟控制、30 分钟延续和 30 分钟备用考虑,对应的车辆配置、药剂配置和战术打法 ) 进攻所需泡沫。制定泡沫药剂灭火效能评估工作方案、投入专项经费,依托科研院校开展多种类泡沫混用灭火效能评估,优化园区应急物资库、消防救援部门和石化企业泡沫储存种类,提升灭火效能。
(四)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根据某某企业应急救援实战效能测试结果,合理确定人员和车辆装备编成,在此基础上,由队站牵头,逐一逐个修订完善初战控制灭火救援应急预案,预案至少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消防设备设施情况、生产工艺情况、储存物资理化性质介绍、初战控制车辆装备摆位、个人防护、通讯保障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五)组织系统理论学习
1、邀请单位来队介绍。
采取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主动邀请辖区石油化工重点企业逐个派员来队介绍情况,介绍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应急组织构架、消防设备设施情况、储罐情况、应急处置对策等内容,在介绍的同时,围绕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开展互动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和情况掌握,更好地服务于灭火救援实战。
2、开展专项理论学习和测试。
一是加强石油化工理论知识专项储备。围绕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处置,开展针对性理论学习,有效提升理论水平;二是定期组织测试考核。由队站干部具体负责,每季度结合消防站所学内容,组织进行理论考核并落实奖惩措施,督促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队站将结合年终或半年工作检查开展专项考核并通报情况。
参考文献:
[1]邓凯夫,辛晶,朱泰运.远程供水系统在火场供水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应急救援,2019,03:011.
[2] 王张明,李秀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措施探讨 I.化工安全设计,2016(08).12-15.
[3] 张建东,马洪生,刘秀林。浅谈石油化工火灾灭火应注意的问题I科技创新导报,2017(0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