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2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策略

黄烨

福建省厦门市东渡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提出以后,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的教学,减轻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优化课后作业是该政策提出以后很多教师关注的事情,在单元视角之下设计作业,可以用更宏观的角度组织课后教学工作,顺应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双减;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是减轻作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前提。基于单元整体视角,进行作业设计是实现高质量作业的途径之一。立足单元视角,教师更能看清全局,摸清教材脉络,形成高品质的作业体系。

  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意义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其实就是让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将所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分类、整理与归纳,能够划分专门的单元和板块。而作业作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向课外的延伸与补充,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课后作业进行有效的单元设计已经成为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厘清作业设计的内容与学、教、评之间的相互关联,构建单元整体视角下作业设计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教师精准把握作业目标,精选作业内容,控制作业难度,丰富作业类型,系统把握作业设计的纵向递进性和序列性、横向关联性和结构性,落实作业功能。对此,教师应积极探寻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作业设计路径,尽量让单元化的作业设计成为提升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让学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以单元主题为引领,设计单元作业内容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所展开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以单元主题为引领,设计整个单元作业的内容。首先,作业的内容应涵盖本单元各个部分的内容;其次,作业的内容要体现逻辑性及关联性;最后,整个作业要有情景感,能够让学生以数学学科的思维和视角去观察整个作业内容,将作业连接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面积”知识之前,鼓励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探究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关联性,不需要直接告诉学生数学概念之间的面积公式关系,而是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进行整体探究。通过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根据观察、分析找到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关联。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启发与引导,强调学生通过割补、平移、拼接,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在整体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层次性的作业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整体探究与思考能力,从而完成单元作业目标。

  (二)巧借“思维图”设计单元作业,促进知识整合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知识模块与知识模块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通过布置作业,不仅要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某一知识点或知识模块的巩固与应用,还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全部梳理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通过抄写概念、背诵公式、复习例题、完成练习等一系列的任务来完成单元知识的梳理。这种模式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辅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畏学或厌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借用“思维图”来设计单元作业,使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学习思路。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以后,学生的学习思路变得清晰了,知识体系也变得完善了,这才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例如,“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所学的两个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教师借助“思维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梳理与总结,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就这样,教师借助“思维图”,将枯燥的书面作业变成了有趣的画图任务,同时将散碎而杂乱的知识点变成了系統而完善的知识网。显然,这种作业方式更为轻松,也更为高效。可见,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图”设计单元作业,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实做到“减量不减质,增效不增负”。

  (三)以教材设计内容为基础,构建课时作业目标指标体系

  在单元整体视角下,以教材设计内容为基础,以单元序列重组为突破,设置与教学紧密相关、掌握及进一步巩固或拓展相融合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作业目标表述要分项、明确、具体、可操作、宜评价、能检测。

  如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时作业目标指标体系,课时作业指标体系分两项指标: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基础性指标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亿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的基础性知识为计数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数位顺序表、亿以内数的组成;考查基础知识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分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发展性指标主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可从渗透对应思想、发展学生数感、建立符号意识、培养应用意识这几方面着手,相应的能力评价指标为四个层次:领会、应用、分析、创造。因此,构建课时作业目标指标体系,有助于题目的选编、改编与创编,更加关注题目的科学性、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结构等关键要素,同时保持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作业目标与作业内容的一致性,切实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凸显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让知识得以整体化展现,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实现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串联,逐层优化学生的作业完成形式,凸显单元作业的价值与效能,让学生的数学语学科核心素养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善娜.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10):14-18.

  [2]李国娟,徐国海.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18(0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