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在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4

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在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夏昌华,王志琴,邱取英,王秀芳,陈玉芳,张晓华,朱晓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内科护理组 上海青浦 2017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在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规范率”为活动主题,应用查检表对护士交接班规范率现状进行调查,绘制柏拉图,找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运用前的护理交接班规范率低的主要原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遵循PDCA原则,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护理交接班,采取建立内科护理交接班标准化流程和标准化内容、设立内科交接班质量评价量化表和内科危重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评分表、集中培训与结合实境培训并实施。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对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的规范率、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评分和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在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的规范率明显提高,由干预前53.2%提升为干预后的87.99%,目标达成率为111.90%;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评分明显上升,由干预前81.48±1.68提升为干预后的90.04±0.59;团队凝聚力和积极性、沟通协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护士临床综合能力都有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管理可提高护士在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的规范率,提高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掌握程度,有利于增强护理团队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品管圈;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护理交接班;护士

交接班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上,要求护士在交接班时以极短的时间向接班护士快速地传递患者信息,使接班护士充分掌握患者信息,确保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交接班记录内容能动态反映患者24h的疾病变化, 其质量直接关系患者治疗与护理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并能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1]。内科住院患者有病情重、用药种类多、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导致护士在交接班时必须交接仔细全面,对护理交接班有一个高质量的要求,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护理交接班时间延长、护士疲惫、交接班漏项等一系列问题。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品质管理工具,以全员参与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项目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的工作场所进行维护与改善的活动[2]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 即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这种情景化的简约模式通过提供一个模板来改善交班,指出未解决的问题和任务[3],此沟通模式已经在美国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使用[4],在2017年的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中再次提到“标准化的表格、工具或方法有助于交接流程的一致性和完整性”[5]。国内近年也开始引进SBAR沟通模式并将其应用在护理交接班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因此,我院肾病内科和消化内科在2021年2月~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将SBAR 沟通模式引进、应用于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开展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的科室为三级综合医院的消化内科和肾病内科,病房床位90张,护士共有38人,其中本科20人,大专18人;护士10人,护师21人,主管护师7人。工作年限:>10年6人,5~10 年20 人,<5 年12人。年龄为(28.05±4.57)岁。将2021.3.01~3.28开展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干预前的一级护理病人112个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即由全体护士在护士站进行总交班,接班护士自行记录交班重点。将2021.8.09~9.06开展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干预后一级护理病人196人为观察组。观察组为成立品管圈后,按品管圈步骤进行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组织全体护士学习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医-护-患的沟通技巧训练,由责任护士每班更新SBAR交接班表内容,按规定的交接班流程与接班护士进行床边交班。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实施前后,本科室的护理人员无变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1. 2. 1 成立品管圈:品管圈小组成员共9人,辅导员1人,圈长2人,圈员6人。辅导员为内科科护士长,负责对整个品管圈开展辅导工作。圈长为消化内科和肾内科护士长2人,负责组织协调、建立SBAR交接班报告模型和流程、成立SBAR交接班模式培训小组及方案制定、进行SBAR交接班模式实施前的理论培训和应用培训、SBAR交接班模式实施和实践能力测评等。其他成员按品管圈活动计划,各自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1. 2. 2 主题选定:根据上级政策性、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最终选定主题为“应用SBAR沟通模式提高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规范率”。圈员们经过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为“晨曦圈”。“晨曦”即黎明的微光,给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寓意精心护理下的病人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对疾病的愈后充满希望,同时也寓意护理品质在持续质量改进中不断提升,护理前景充满希望。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拟定9个月完成。

1. 2. 3 衡量指标及定义:护理交接班规范率=调查样本护理交接班规范项目例数/调查样本护理交接班项目总数×100%。考虑到床边交接班规范率与危重病人数、病人总数有关,为保证前后数据的可比性,纳入标准为:调查期间每天消化内科和肾内科危重或一级护理病人各随机抽取2~4人。

1. 2. 4 现状调查:根据本院现行“护士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流程,制作“护理交接班不规范情况查检表”,包括7个大项目(交班前内容准备不全、病情内容遗漏、护理项目遗漏、特殊项目遗漏、接班者监测项目遗漏、交接班流程不规范、语言表达及其他),其中病情内容遗漏包括病人一般情况、病情动态和治疗项目3个子项目,护理项目遗漏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护理安全3个子项目、特殊项目遗漏包括特殊检查、术前准备和心理状况3个子项目,所以一个内科危重病人护理交接班就含有13个交接班规范小项目。根据查检表调查一定时期内的护理交接班缺陷例次数,绘制改善前柏拉图,根据80/20法则,确定品管圈活动改善重点定为:交接班流程不规范、特殊项目遗漏、病情内容遗漏、护理项目遗漏。

1. 2. 5 目标设定:根据目标值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和现状调查的结果,计算的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规范率现况值为53.2%,目标值设定为84.29%。

1. 2. 6 解析:“晨曦圈”圈员根据鱼骨图、要因分析图等分析,结果显示:交接班无规范流程、无规范模板、医护沟通不到位、床边交接班考核少与重视度不够,为目前影响护理交接班时间的真因。

1. 2. 7 拟定对策与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真因,圈员们采用5W1H和评价法,根据对策的迫切性、可行性、效益性,拟定出相应的对策,并整合成三大对策。

对策一:制定重、一级患者床边交接班流程,全员培训并实施。

对策二:强化医-护-患的沟通技巧。改善前由于医护患沟通少、方言导致沟通不畅比例高、重一级护理病人床边交接班培训与考核少,所以采取主要对策内容:交接班情景演练、交换对象沟通、组织护士进行床边交接班培训与考核,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加强日常监管。

对策三:制定专科危重患者交接班模板(SBAR模式),全员培训并实施。首先,规范集体、床边交接班重点。①集体交接班:利用护士站白板对出入院、病重、病危病人和特殊内容重点提醒和动态更新;对口头交接不清和需下一班执行的内容,写在SBAR特殊交接栏中。②床边交接:运用SBAR沟通交接表,对危重、一级护理病人进行重点交接,确保交班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和连续性。③规范集体和床边交接班站位,体现层级和交接护士分明,利于上级护士补充交班内容。即责任护士站一侧,交班护士站对侧,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站床尾。其次,设计并运用SBAR沟通模式交接表。理论培训及视频展示结束后,由2个圈长护士长利用 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模板进行护理交接班的情景模拟交接班, 情景模拟结束后,由其他护士对此进行评价,然后由辅导员科护士长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按照品管圈活动计划,所有护士完成SBAR沟通模式的交接班培训并通过考核后,由2个圈长护士长再根据“护理交接班不规范情况查检表”和“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评分表”及雷达图等对实施情况进行效果测评。

1. 2. 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其中当理论频数小于1时,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当理论频数≥1且小于5时,χ2检验需进行连续性校正,以连续性校正结果为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开展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护理交班实施前后,护士对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规范率执行情况(表1)

表1: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实施前后,危重患者交接班规范率情况

组别 病人例数 护士交接班项目例次数 规范例次数 规范率(%)

实施前 112 1456 775 53.22

实施后 196 2548 2242 87.99

2值 602.82

P值 <0.01

2.2开展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护理交班实施前后,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评分(表2)

表2: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实施前后,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掌握情况

组别 病人例数 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评分(分)

实施前 112 81.48±1.68

实施后 196 90.04±0.59

T值 64.75

P值 <0.01

2.3 圈员综合实力:通过本次QCC活动,圈员们的QCC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见图(雷达图)。

3 讨论

3. 1 运用品管圈结合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班,提高了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规范率。本次现状调查显示2021.3.01~3.28干预实施前的一级护理病人112个(13项/人)的护理交接班项目例次数1456,不规范例次681,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即由全体护士在护士站进行总交班,接班护士自行记录交班重点。在2021.8.09~9.06开展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实施后一级护理病人196个(13项/人)的护理交接班项目例次数共2548次,不规范例次306。危重患者交接班规范率由53.22% 提高到了87.99%,因为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规范了交接班模式,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结构,确保所有参与者都了解SBAR沟通模式呈现病人情况的流程与内容[6]。本研究中的SBAR模式制订了常见疾病标准化沟通模板,使接班者和交班者遵循汇报流程,避免关键信息的漏听、漏记等现象。并且确定交接班流程、站位、沟通语言、检查、检验预约和注意事项宣教的形式和制度,在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变革趋势下,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引入可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为失误[7]

3.2运用品管圈结合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班,增加了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内科住院患者有病情重、用药种类多、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导致护士在交接班时必须交接仔细全面,对护理交接班有一个高质量的要求。应用传统的交接班方式,由于个人认知、经验积累不足、交接班过于形式化、重点不突出[8]极易漏交患者的病情,国外一项较早的研究结果显示[9]:经过3轮的口头交接班后,所有的信息将全部流失,而经过 5 轮的纸质版交接班后,仅有 31%的信息被正确的传递给了接班人员。而护理信息的漏交极易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基于 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护理交接班模板后,护理交接班顺序规范、内容条理清晰,避免了传统交接班中由于护士经验的多少而导致护理交接班交接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的问题,使护士规范、全面、有条理的了解患者病情,明确护理要点。本次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评分变化也证实了这一点。

3.3 基于护士综合能力培养的SBAR 沟通模式提高了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了护士自我效能感。内科大多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各种突发情况难以预测,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操作能力,更要有良好应变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保持护理交班的连续性与衔接性。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的沟通模式,包括S-Situation( 现状)、B-Background( 背景)、A-Assessment( 评估)、R-Recommendation( 建议) 等多个维度[10],不仅关注了交班过程中患者的生理情况,还关注了环境、社会、心理、健康行为等领域的问题,为临床建立评估流程和实施优质护理提供了依据,体现了“生物- 心理- 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也符合个性化护理的要求[11] 。SBAR交班模式也使得护士保持学习热情,以便更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从而全面提升护士能力[12] 。我科在SBAR沟通模式的基础上导入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与考核,使接班者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接班者和交班者双方对病情的掌握程度,避免了交班时的遗漏、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同时提高护士正确提出患者当前存在的首优问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对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对可控的护理问题积极的干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早的预防,保证患者的安全。自我效能感是临床护理中护士对自己能力的期望和评估,有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13](P<0. 05)。雷达图显示:圈员们的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以护士积极性、团队凝聚力及专业知识提升最为明显。

实施品管圈结合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的规范率,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有助于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为新护士提供了新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建立医护之间协调合作关系;可提升护士的专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海仙,韩亚男,关忠华,曲继梅.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患者术后转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3016-3018.

[2]Bello J, Quinn P, Horrell L. Maintaining patient safety through innovation: an electronic SBAR communication tool.

Comput Inform Nurs. 2011;29(9):481-483.

[3]Horwitz LI, Moin T, Krumholz HM, Wang L, Bradley EH. Consequences of inadequate sign-out for patient care.Arch Intern Med. 2008;168(16):1755-1760.

[4] Freitag M, Carroll VS. Handoff communication: using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transition in care process.Qual Manag Health Care. 2011;20(2):103-109.

[5]郦忠,蒋宋怡.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M].第6 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36-37.

[6]Spooner AJ, Aitken LM, Corley A, Chaboyer W. Developing a minimum dataset for nursing team leader handover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focus group study.Aust Crit Care. 2018;31(1):47-52.

[7]朱佳楠,康晓凤,陈京立.I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8):1276-1280.

[8]任凤英,李娜.交接班流程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1):522-523.

[9]Pothier D, Monteiro P, Mooktiar M, Shaw A. Pilot study to show the loss of important data in nursing handover.Br J Nurs. 2005;14(20):1090-1093.

[10]朱妙芬,黄淑柳,周思吉.规范化SBAR模式在减少护理交班缺陷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7):126-128.

[11]吴婷,付俊华,何玉红.皮肤科危重患者SBAR模式标准化交班报告表使用体验的质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4):98.

[12]刘晓红,方朱雨冰,陈晓莹,等.SBAR沟通模式在心血管内科年轻医师交班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3):246-248.

[13]李洪娥,王佃卫,樊学英,等.品管圈活动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