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症状群管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症状群管理研究进展

张素芳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9000

摘要:目的探讨初诊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1月—12月医院血液科222例初诊分泌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MBD分级分为A组(MMBD0~2级,102例)和B组(MMBD3~4级,1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骨病特点、分级及临床病理资料,探讨临床病理特点对MMBD分级的影响。结果相比B组,A组BMI、Hb、外周血血小板绝对值、血清白蛋白、TG更高,年龄、血清磷、血清CPR、血清球蛋白、β2-微球蛋白、骨髓原始+幼稚浆细胞比例、骨髓浆细胞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年龄、血清CPR、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是影响初诊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MBD是MM的常见并发症,多表现为骨量减少、溶骨性破坏改变;3~4级MMBD以老年、血清CPR及血清球蛋白升高者多见。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症状群管理研究进展

引言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表现为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不可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MM已成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MM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整个疾病轨迹中,由于疾病进展和治疗的毒副作用,MM患者会出现疼痛、疲劳、便秘等症状,以及身体功能下降、角色功能受限和总体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有研究发现,与其他血液肿瘤患者相比,MM患者的症状负担更大,生活质量更差。因此,全面评估和了解MM患者的症状发展轨迹和危险因素不仅是制定针对性措施以减少患者症状负担的基础,也是患者症状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症状群是指2个及以上相互关联且同时出现的症状组合。与单一症状管理相比,症状群管理是一种更高效、更全面的症状管理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初诊分泌型MM患者共222例。纳入标准:具有完整的骨髓形态学、骨髓流式细胞学、骨髓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诊断符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均为在我院初诊患者,既往未接受初始治疗。排除标准:资料丢失或未完成初始评估的患者;诊断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性MM、不分泌型MM;既往接受过初始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纵向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和治疗耐受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MM患者数字健康应用的研究很少,也缺乏能够广泛使用的现代数字技术平台。数字健康技术可提供方便的症状评估方法,同时可促进个性化的症状管理,对改善MM患者群体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

1.3观察指标

不同MMBD分级的MM患者临床特征比较;不同MMBD分级的MM患者骨髓形态学特点比较;初诊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影响因素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预测效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MMBD分级的MM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根据MMBD分级,将222例初诊分泌型MM患者分为两组:无或局限溶骨性破坏为A组(MMBD0~2级,102例)、多部位溶骨性破坏或病理性骨折为B组(MMBD3~4级,120例)。相比B组,A组患者BMI、Hb、PLT、血清白蛋白(ALB)、TC更高,年龄、血清磷、CRP、血清球蛋白(GLB)、β2-微球蛋白(β2-MG)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不同MMBD分级的分泌型MM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2.2不同MMBD分级的MM患者骨髓形态学特点比较

相比B组,A组骨髓原始+幼稚浆细胞比例(BMIPCp)、骨髓浆细胞比例(BMPCp)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值、髓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个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不同MMBD分级的MM患者骨髓形态学特点比较

2.3初诊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SS分期、年龄、CRP、ALB、GLB是影响初诊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3。

表3影响初诊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多因素分析

2.4各危险因素对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预测效能

ROC曲线可知,CRP对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755(95%CI:0.691~0.819),最佳截断值为2.95m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5和0.716;年龄的AUC为0.696(95%CI:0.627~0.766),最佳截断值为62.5岁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2和0.510;GLB对初诊分泌型MM发生3~4级MMBD的预测价值较低,AUC为0.678(95%CI:0.608~0.748),最佳截断值为56.6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25和0.843;ALB对初诊分泌型MM发生3~4级MMBD无预测价值,见图1。

图1各危险因素预测MM发生3~4级MMBD的ROC曲线

3讨论

目前MM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化疗、靶向治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以上治疗方式可能会导致MM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群、神经系统症状群以及药物相关症状群,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症状负担。胃肠道症状群化疗是治疗MM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但其毒副作用会引起胃肠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群(腹胀⁃口干⁃作呕⁃食欲不振)是主要的症状群。也报道接受化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胃肠道症状群包括食欲群(食欲减退、恶心和味觉变化)和腹胀群(打嗝、感觉腹胀和出汗)两部分。MM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有标准规范的评估监测管理系统,因此应加强对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监测,定期评估,及时干预。在MM治疗中类固醇常作为单一药物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除了会影响食欲以外,还包括引起打嗝、面部肿胀、失眠、大量出汗、夜间多动症和幻觉等症状,对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尽早识别类固醇的毒副作用并及时管理相关症状群有助于含类固醇的抗骨髓瘤治疗方案的成功,从而改善MM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MM症状群及群内症状上目前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研究报道了疼痛症状群、疲乏相关症状群、心理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及神经系统症状群,根据远程症状监控及管理等,但现有的干预措施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群领域的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兰花,周沂,陈云飞,林志鸿.不同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分析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2):33-34.

[2]张新莲,孙云霞,牛宇娟,张鹏鹏.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进展[J].甘肃医药,2020,39(11):976-979.

[3]王雯瑾,陈文慧.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2例[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9,38(02):162-164.

[4]王璐.65岁为界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征对比分析[D].青海大学,2019.

[5]刘希洋,张红梅,宋永平,房佰俊.以肺部占位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及文献复习[J].肿瘤学杂志,2020,26(04):36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