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86例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2

心里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86例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张仕和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云南省普洱市 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收治的86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34例及观察组(心里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组)52例,对两组患者的的睡眠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药物及心里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失眠症患者主要诱发因素为心里因素,所以对患者应加强心里干预治疗,同时给予适宜的药物配合,可达到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里状况的目的,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失眠症;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治疗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失眠的症状,而且趋于年轻化趋势。而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1],心理干预对于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改善效果。笔者对医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收治的86例失眠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心里干预对患者的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收治的86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根据实施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及观察组52例。86例患者中,男39例,女47例,年龄27~57岁之间,平均年龄(33.6±2.7)岁,病程3个月~3年不等,平均病程(1.4±0.3);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疲惫,初期出现短暂性失眠障碍,随着病情加重表现疲乏,易怒,焦虑,头痛,胸闷,眩晕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对安眠药物出现依赖。其中,轻度失眠患者39例,中度失眠患者43例,重度失眠患者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病程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泮片口服治疗,西泮片5mg/片,1片/次,2次/d,分别于早、晚餐后口服,连续服用两周后将剂量增至2片/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里干预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教育宣教:根据患者对失眠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耐心讲解睡眠的生理过程,影响睡眠的因素、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的作用及利弊等,使其充分了解,帮助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喝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等,加强锻炼,重建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②心理干预治疗:心里因素是诱发失眠症的重要因素,所以心里干预治疗尤为重要,首先进行心里状态评估,掌握患者心里状况,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与患者分析发生原因,取得家属配合及支持,缓解矛盾,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担,从而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③认知干预:人们在生活中,一般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自身的情感、意志、动机、行为主导着行为认知,同时它又反过来影响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的评价。如果存在对睡眠的认识、理解和观念的错误,它可产生不同的适应行为和情绪,加重心身症状,诱发躯体疾病。所以,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对患者进行心理认知干预,普及疾病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方法,纠正不健康的睡眠信念和态度,正确的引导,真正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白天没有不适症状为痊愈;睡眠质量大幅度改善,白天出现不适症状,但不影响睡眠为显效;睡眠质量有较小的改善,白天出现不适症状,稍微影响睡眠为有效;睡眠质量无改善,严重影响睡眠,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病例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时间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率以(%)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睡眠时间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经过药物治疗联合心里干预治疗,其睡眠时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时间改善情况比较(h)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2

2.48±1.73

6.51±1.54*

对照组

34

2.56±1.67

4.34±1.3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35%,组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52)

25

18

8

1

98.07

对照组(n=34)

11

10

7

6

82.3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失眠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烦躁不安导致失眠的疾病,长期失眠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世界睡眠日”定于每年的3月21日,目的让人们对睡眠质量以及重要性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心理治疗是以向患者宣传睡眠相关知识为起点,让患者了解其睡眠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2]。从而得知心理和生理因素都对睡眠质量有所影响,所以提高睡眠质量从患者自身入手,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减缓自己的心理压力,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实施心理治疗,患者的睡眠时间显著增加,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心理治疗对失眠症有着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超群,李秀玉,李静.常用安眠药物临床应用进展——从理论到实践[J].中国医刊,2016,51(01):43-48.
[2]冯帆,王处渊,汪卫东等.失眠症中医心理认知过程探微[J].中医杂志,2016,57(21):1828-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