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及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2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及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蒋彬

隆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 隆昌 642150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再研究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方法: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研究,分析患者资料后根据是否深静脉血栓分为发生组(35例)、未发生组(45例),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与糖尿病,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保护因素为采取物理措施及药物预防。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较高,高血脂、高血压与糖尿病均是导致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临床特点;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髋部是人体躯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部位之一,该部位不仅承受压力较大,而且易因为外界因素出现应力性劳损。与此同时,老年人的骨密度、髋周肌群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退变,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则需要及时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改善[1]。然而,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显著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基于此,本文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再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旨在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研究,分析患者资料后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发生组(35例)、未发生组(45例)。

发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0~90岁,均值(75.95±8.15)岁。

未发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60~90岁,均值(75.63±8.42)岁。

纳入标准:(1)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发生组经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2)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入组前2个月发生急性出血者;(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急危重症者;(4)合并认知障碍或依从性差者。

1.2方法

对纳入研究对象的住院病历进行收集,并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年龄、性别、有无合并损伤、有无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类老年基础疾病、是否陈旧性骨折等。术前、术后3d均为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复查下肢静脉彩色B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观察,诊断标准:(1)静脉管腔无法压闭;(2)管腔无回声或呈现低回声;(3)血栓段静脉中仅发现少量血流信号或完全无信号;(4)脉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频谱无法随着呼吸变化或无血流。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将存在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以此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s)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1. 结果

2.1单因素比较

在D-二聚体水平,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采取物理措施与药物预防上,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对比(±s)

因素

发生组

(n=35)

未发生组

(n=45)

χ2

P

年龄(岁)

75.95±8.15

75.63±8.42

0.635

0.125

性别

20(57.14)

24(53.33)

0.115

0.734

15(42.86)

21(46.67)



合并损伤

18(51.43)

20(44.44)

0.385

0.535

17(48.57)

25(55.56)



陈旧性骨折

9(25.71)

2(4.44)

7.510

0.006

26(74.29)

42(93.33)



吸烟史

15(42.86)

18(40.00)

0.066

0.797

20(57.14)

27(60.00)



D-二聚体水平

26(74.29)

11(24.44)

19.673

0.000

9(25.71)

34(75.56)



糖尿病

21(60.00)

14(31.11)

6.677

0.010

14(40.00)

31(68.89)



高血压

19(54.29)

11(24.44)

7.480

0.006

16(45.71)

34(75.56)



采取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

10(28.57)

30(66.67)

11.429

0.001

25(71.43)

15(33.33)



采取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12(34.29)

35(77.78)

15.367

0.000

23(65.71)

10(22.22)



2.2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内存在显著差异的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与糖尿病,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保护因素为采取物理预防血栓形成措施。

3.讨论

髋部骨折患者目前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手术治疗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既往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血管脆性高,在髋部骨折发生后运动量少,极易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而增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3]。此外,患者手术治疗后在疼痛刺激下,皮下丘脑、皮下中枢可能会通过刺激信号的传导,增加胆碱能神经张力,促使内脏、肌肉小血管在张力作用下呈现反应性扩张状态,进而减缓心率,并降低血压,诱发急性血栓形成[4]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与糖尿病,究其原因,包括如下几点:(1)高血脂会影响血液黏度,导致血液粘稠,再加上患者运动量少,会造成高血脂增加血液流动阻力而引起血栓形成。(2)高血压患者多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血管脆性相对较差,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显著增加。(3)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度高于正常人,部分糖尿病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情况,而血液粘度高、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均是微血管病变的诱因,进而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由此说明,若患者存在以上疾病,在手术治疗后需要加大观察力度,注意治疗原发病,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上所述,髋部骨折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需要护理人员予以高度关注,尤其是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不仅需要常规药物治疗预防,还应加大监测力度,做好物理预防措施,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降。

【参考文献】

[1]王志刚, 李培春, 李永福,杨芳青.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8, 12(02):4-5.

[2]马仲锋, 冯国英, 齐明.北京市东部地区髋部骨折发病特点及防治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 26(04):554-559.

[3]岳睿,李晓玉,杨明辉,刘晓艳,范斌,张萍.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0,41(03):458-463.

[4]王梦琴, 刘肖, 王聪, 等.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口学特点及伤因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 19(08):605-607.

[5]林川.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 双足与保健,2018, 27(2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