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市面上创可贴简述及其应用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7
/ 3

对目前市面上创可贴简述及其应用调查研究

樊升辉1,赵欢2,韩贞爱1

(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

经过百年发展,创可贴已然从最开始的粗硬纱布与胶水的最初产品,到目前的各类新式创可贴层出不穷的情况。本文章旨在整理目前大众常用和正在开发的创可贴情况并通过几个方面进行简单概述,以方便读者更好的明晰目前创可贴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创可贴,探究调查,探究

[正文]

什么是创可贴?创可贴是由平布胶布与吸水垫组成,并通过其中浸过药物的纱布,起到对伤口保护、止血、抑菌等功效的产品。而在医疗科技与服务飞速发展的今天,显然传统的布艺创可贴难以满足应对各种临床环境的大局面,因而催生出各种新式创可贴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要有以小林制药厂开发的液体创可贴,还有正在研发的各类新功能新材料的创可贴等。

1、创可贴的分类

1.1传统创可贴

此类型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创可贴,它是由平布胶布与吸水垫组成,通常会与碘酒或双氧水等配合使用(以达到防止感染等目的)。正常使用时,撕开外侧包装并将中间吸水垫贴合在创伤处,最后撕去两侧遮胶膜,用胶膜将创可贴固定在创伤位置。其优点便于携带,价格相对便宜,群众接受程度高,能够压迫止血,保护创伤表面,预防接触性感染,促进愈合,安全可靠。

缺点为透气性相对较差,皮肤表面分泌物不能有效透过胶布,对贴合部位会产生浸泡作用,临床表现为皮肤变白且褶皱。防水差,胶布表面不能有效阻挡,感染原通过创伤处与水接触渗入创可贴内部,直接作用于创伤表面引发刺激性疼痛、感染、红肿等症状。而且胶布与水接触时间过长,可能会有脱胶脱落的风险。

小编建议使用传统创可贴时勤加更换,与水直接接触后灭菌并及时更换。

1.2防水创可贴

市场上以强生公司的邦迪防水创可贴最为常见,与传统创可贴相比具有更高的性能。材料结构方面分为三层,最外层为聚氨醋薄膜,其中具有人眼难以识别的微孔,能够使空气与水蒸气自由流通,并有效阻止水和细菌的通过;中间层以无纺织物为主,增加其弹性;最内层为长方形的复合垫(由无纺织物和PE隔离膜组成),其吸收性强,不易与伤口粘连。正常使用时,与传统创可贴使用方法相同,但要注意贴合,不要留有缝隙。此类型创可贴优点为体积小方便携带,具有一定的防水功效,可以将创伤处与外界环境分隔开,避免发生二次创伤,止血并促进伤口愈合。缺点为透气性相对较差,在人体某些特殊位置使用时,并不能有效贴合,不能充分隔绝外界环境,仍有感染的风险。

小编建议使用防水创可贴时注意完整贴合皮肤表面,勿留缝隙,勤加更换。

1.3液体创可贴

液体创可贴在近几年来研究进展迅速,并取得了一些有效且巨大的成果。液体创可贴凭借携带轻便,可有效应对各种创伤面,成膜迅速、黏附性强、表面耐磨,制备工艺较为简单等理想化优势广受各研究人员亲睐。市场上目前较为成熟的液体创可贴品牌应为日本的小林制药所推广的液体创可贴,其使用方法也较为简单。首先,将创伤处表面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后,将液体均匀覆盖于创面,涂抹面积约为创伤处面积一至两倍(涂抹两遍效果更好),然后等待10至30秒产品成膜后即可正常活动。药物功效一般可持续五天,一般2至3天可自然脱落,若提前撕下,要轻而缓,避免创面二次损伤。由于液体创可贴的功效强于传统普通的创可贴,小编在这里作以详细介绍。

1.3.1液体创可贴的组成

主要由成膜材料,溶剂,功能性物质三部分组成。

1.3.2液体创可贴成膜材料分类

成膜材料主要有丙烯酸类聚合物、聚乙烯醇类[1]、纤维素类衍生物[2][3]等合成高分子材料[4][5][6]和壳聚糖[7]、明胶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人员通常不会使用单一的成膜材料,而会使用多种成膜材料以一定比例进行配比,借其它材料的优势改善主材料的性能[8]。许荧[9]等以明胶,果胶和黄原胶等材料成功制备液体创可贴产品,其各项性能均良好。高光辉等[10]以角蛋白、三七粉和鱼腥草素等材料,成功制备一种几乎无任何刺激性的液体创可贴。

1.3.3液体创可贴的制作工艺流程

制备液体创可贴常用的溶剂有非极性溶剂和极性溶剂。Perlman D[11]的研究:非极性溶剂对机体的刺痛性小于极性溶剂(醇、酮、酯等),而分子量较大的极性溶剂对机体的刺痛性小于小分子极性溶剂。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乙酸乙酯、醚等。根据溶剂的功能不同也可将其分成以提高成膜性能的增塑剂、助粘剂和以杀菌、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为主[12][13]

根据材料的粘稠度的不同确定使用方式,再选择以水作为溶剂或以有机溶剂,一般先制备预混液:(将预溶物与溶剂混合)充分混合后备用,再将成膜材料与预混液混合便可制成最简单的液体创可贴[14]。制备液体创可贴的方法不止一条,随着使用材料的不同,制作工艺也会随之变化。

1.3.4液体创可贴的标准

液体创可贴属于医疗器械,目前尚无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其标准主要是企业内部标准,具体性能的试验方法可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 YY/T0471标准,主要包括液体吸收性、透气膜敷料的水蒸气透过率、阻水性、舒适性、抑菌性、气味控制六部分

[15]。同样也需要对液体创可贴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其性能,微观衡量主要体现在对内部变化的考察,而在宏观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均匀程度、透明度、水蒸气透过率、粘度、颜色、成膜时间、耐磨程度、吸附性、舒适性、气味、薄膜厚度等等一系列衡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实际效果均体现出液体创可贴基础性能的优劣,同样也必须考虑使用者实际感受,是否能接受由于某些材料而引起的刹那间的刺激性疼痛,要以寻找最适合最小刺激最优材料为主要目标。

2、创可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创可贴不仅在临床有广泛应用,同样在普通人群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医院药店到街头小商店几乎都存在。创可贴主要因其使用方便、体积小、日常可贴身携带备用、价格亲民、更因其对创处表面有效的保护灭菌作用而成为大众最为普遍接受的医疗产品。在近几年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大前景下,在新式创可贴的领域中涌现出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产品。

我们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总计733人作样本(图1图2),来分析大众对于创可贴从基础的了解使用到最近研究推出的新式创可贴的使用和接受程度。

8dcc3c8e88a82e6a182a46a19cd1b4d5addc5e6d5ff36a1e57a3ec5033dcc3

          地区分布 图1                                    年龄分布 图2

根据对733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整理、统计,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66.17%的人群表示日常会携带创可贴备用,这部分人群有73.81%更倾向于携带传统布创可贴,50.52%更倾向于携带防水创可贴,31.55%更倾向于携带液体创可贴。根据走访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药店并未采购液体创可贴以供销售,这可能是因为大众对液体创可贴不了解,而导致大众不选择购买此类创可贴。而从体积看,传统创可贴与防水创可贴的体积比液体创可贴更小更轻便也是一部分因素。

在调查的733人中,调查发现其中传统布创可贴被90.18%的样本人群使用过,防水创可贴被55.80%的样本人群使用过,液体创可贴仅被24.15%的样本人群使用过,喷雾式创可贴被19.65%的样本人群使用过。据此可发现传统布创可贴在普通大众心中仍然具有相当高的地位,防水创可贴也受到普遍欢迎,新涌现的液体创可贴和喷雾式创可贴也逐步被大众了解、接受。

关于大众对于皮肤表面的一般擦伤、划伤等创伤是否会使用创可贴并使用何种创可贴进行包扎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调查。调查人群中有84.31%的人表示会使用创可贴包扎一般的创伤,但其中15.69%的人表示不会使用创可贴包扎,对这部分人群,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询问调查后发现,不会使用创可贴包扎的原因:①是认为一般创伤没必要包扎,使用创可贴可能在他人看来不够坚强。②认为一般创伤只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日常生活中尽量不或者少接触水。③认为创伤处贴上创可贴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会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工作效率。统计中如图3,表示会使用创可贴包扎的人群,根据数据发现,其中受伤后倾向于使用传统布创可贴的有37.65%,倾向于使用防水创可贴的有39.02%,倾向于使用液体创可贴的有12.28%,倾向于使用喷雾式创可贴的有11.05%。据此可推断,普通大众相较于传统布创可贴,更倾向于使用防水保护功能更加完善的防水创可贴。也可发现传统布创可贴和防水创可贴在市场接受程度上仍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

根据目前国内研究新式创可贴的进展来看,国内研究人员选取中药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开发研究的比重较大,而且国内较多的重大进展主要也是中药材开发产生的,因此我们对目前大众对中药外敷类药物的疗效是否接受和信任做调查,调查发现733名中其中有89.36%表示对中药外敷试剂的疗效表示信任,10.64%表示不信任。根据数据发现其中45.02%的对中药外敷类药物十分接受,44.07%的较为接受,9.41%的一般接受,还有1.5%的不接受中药外敷类药物,对不接受中药外敷类药物的部分询问调查后,发现这部分人群认为西药治疗更快更有效,对于某些疾病更加有效。

面对创可贴研究开发领域的发展,大众的生活中也不断涌现出各类新式创可贴,为此我们对大众看待新式创可贴的态度进行调查,如图3其中82.4%的表示乐于接受并尝试,14.46%的表示观望等待周围人群的评价,3.14%的表示不愿尝试。小编认为人们看待新事物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宣传等情况而变化,也将会有更多的人尝试。

3总结

对于目前创可贴的发展来看,液体创可贴的优势不容小觑。使用方式简单、安全性高、效果好,这使得液体创可贴未来一定会成为许多家庭的居家必备用品。与传统创可贴相比,首先液体创可贴透气性更好、可吸水性更强,十分有利于血小板的聚集、吸附以及脓液的引流。其次传统创可贴防水性极差,即使伤口经过创可贴包扎,也不可以和水接触,以免感染。再者,对于处理不规则伤口,液体创可贴的灵活性更好,可以很好的处理伤口。由于传统创可贴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便,才让液体创可贴应运而生。液体创可贴在解决传统创可贴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

首先在现有的技术情况下,液体创可贴的成膜性并不是很好,并且可用来制作以及替换的材料较少。单一材料很难到达使用要求,因此要借助不同材料的优势特性,探究开发寻求最完妥的混合比例,充分发挥材料的特点,也是未来研发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样,开发研究可添加的功能性药物对于提高液体创可贴实际应用价值也是尤为重要的。国外的成膜材料主要是工业成膜,而国内主要是通过中草药精华提取,通过各种方法改进。其次,国内并没有液体创可贴统一的研究和生产标准,都是企业内部质量把控,缺失国家和市场的监管。现有技术条件下的一些种液体创可贴味道较大且涂抹伤口时疼痛感较为强烈,并不利于液体创可贴的推广与开发。

4未来展望

创可贴具有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表现出极高的市场潜力也对具有更强功效的创可贴表现出极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不断研发、创新能够更好适应多种实际应用场景的创可贴,就显得极为重要。理想化创可贴在未来的发展定要核心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具有高效的止血和有效的止痛、抑菌、灭菌作用②具有一定的促进恢复的能力,其药物能缓慢对创处给药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并能兼顾一定的隔离外界污染物和细菌的作用④携带轻便,体积小,使用简易、无紧绷感⑤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和毒害作用⑥与创伤处紧密贴合,无负赘感,便于检察伤口愈合情况⑦使用时不会产生疼痛,没有刺激性,可轻易撕扯或溶解去除且无痛无痕。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创可贴并不能完全将这几个核心特点突出体现,理想化创可贴的出现需要持续开发新材料,探究最优材料混合比例。

[参考文献]

[1]杨宝武.聚乙烯醇缩醛的应用[J].中国胶粘剂,1995,4(2):42-47.

[2]樊荣丹,陈晨,张樱子等. 喷膜剂中成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 2014,17(3):492-494.

[3]霍美蓉.一种液体形态创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7412847A[P]. 2017-12-01

[4]Richard K,Nakatani A I,Sue R K.Medical films and articles prepared from emulsion polymers[J].Rohm & Haas Company,2010.

[5]Greenhalgh K R,Turos E.Biocompatible polyacryla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US,US 20140004204A1[P].2014.

[6]Kennedy J P.Liquid bandage and tissue sealant:US,US 20060030808 A1[P].2006

[7]方亮.药用高分子材料学[M].4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8]徐航,张灵娜,张雪婷等.液体创可贴成膜材料的研究进展:1006-0111(2021)04-0299-06

[9]许荧,蔡春梅.一种液体创可贴及其制备工艺: CN105288721A[P].2016-02-03

[10]高光辉,张钦,刘鑫.一种蛋白质基液体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4027A[P].2018-11-06.

[11]Perlman D.Non-irritating solvent-borne polymeric coatings for application to the skin:WO,US20070048355[P].2007

[12]刘诗滦,梁向党,张豪杰等.一种新型抗菌黏合剂的研制[J]. 医疗卫生装备,2013,34(5):18-20

[13]Rogosnitzky M.Method of wound treatment using liquid gallium nitrate: US,US 20110104246 A1[P].2011

[14]吴克.液体创可贴及其制备工艺 [P].江苏:CN102166369A,2011-08-31

[15]YY/T 0471.1-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S].北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

基金项目:牡丹江医学院第十二届大学生科研项目(重点项目)“类固体创可贴”(编号:2022096)

作者简介:樊升辉(2003-),男,学生。

通讯作者:韩贞爱(1990-),女,硕士,E-mail:1184517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