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探讨CT检查与核磁共振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4
/ 2

观察探讨CT检查与核磁共振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刘锋

琼结县卫生服务中心 西藏 山南 8568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过程中运用核磁共振、CT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接收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均对其进行CT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血肿厚度的检出率与病灶检出率。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对血肿厚度<1.5mm、1.5-6.0mm、6.0-9.0mm、>9.0mm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15.00%、23.75%、13.75%,高于CT检查的3.75%、1.25%、7.50%、2.50%;核磁共振检查对额叶损伤、颞叶损伤、额颞叶损伤、顶枕叶损伤、脑深部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83.33%、90.00%、92.31%、94.74%,均高于CT检查的68.75%、66.67%、65.00%、69.23%、73.68%;核磁共振检查中的诊断满意度为91.25%,较CT检查的77.50%高;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当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时,核磁共振对各个病灶部位的检出率较CT检查高,总体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通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跌倒等引起,可出现意识障碍、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会导致生命体征异常,需及时就诊。急性颅脑损伤的类型比较多,有脑损伤、颅骨损伤等,而两者又可以再次进行细分,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才能明确病症类型,对症治疗[1-2]。CT检查、核磁共振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常用的检查手段,各有各的优势,其中CT检查检出速度较快,核磁共振对小灶性出血的检出情况较好[3-4]。鉴于此情况,本文就两者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情况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80例,均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时间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之间,均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8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2±1.58)岁。入选者均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个人资料完整,可全程配合;排除无生命体征、合并全身性感染、先天性脑部畸形等患者。

1.2方法

核磁共振检查:选择核磁共振扫描仪(矩阵:288×224),TR:4700ms,T2WI:TE137ms,层厚:7mm,扫描层厚:3mm,实施加厚、薄层处理,设置厚层为1mm。

CT检查: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矩阵:512×512,常规检测层宽10mm、层距:10mm,重点趋于需增强扫描,层距与层厚均为5mm。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对不同血肿厚度检出率与病灶检出率。

根据纽卡斯尔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满意度,分为非常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满意(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将满意、非常满意计入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不同血肿厚度检出率

核磁共振检查对血肿厚度<1.5mm、1.5-6.0mm、6.0-9.0mm、>9.0mm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15.00%、23.75%、13.75%,均较CT检查的3.75%、1.25%、7.50%、2.50%高(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血肿厚度检出率比较[n(%)]

组别

n

<1.5mm

1.5-6.0mm

6.0-9.0mm

>9.0mm

CT检查

80

3(3.75)

1(1.25)

6(7.50)

2(2.50)

核磁共振检查

80

16(20.00)

12(15.00)

19(23.75)

11(13.75)

χ2

-

9.562

10.131

8.012

6.782

P

-

0.003

0.001

0.005

0.009

2.2两种检查方式对病灶检出率

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额叶损伤12例、颞叶损伤20例、额颞叶损伤13例、顶枕叶损伤19例、脑深部损伤16例。核磁共振检查中发现,脑深部损伤15例(93.75%)、额叶损伤10例(83.33%)、颞叶损伤18例(90.00%)、额颞叶损伤12例(92.31%)、18例(94.74%),CT检查中发现,脑深部损伤11例(68.75%)、额叶损伤8例(66.67%)、颞叶损伤13例(65.00%)、额颞叶损伤9例(69.23%)、顶枕叶损伤14例(73.68%),核磁共振在各个部位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χ2值=3.910、4.444、4.467、4.154、4.378,P值=0.048、0.035、0.040、0.042、0.036<0.05)。

2.3诊断满意度

核磁共振检查中非常不满意2例(2.50%)、不满意3例(3.75%)、一般满意2例(2.50)、满意45例(56.25%)、非常满意28例(35.00),CT检查中非常不满意6例(7.50%)、不满意5例(6.25%)、一般满意7例(8.75%)、满意29例(36.25%)、非常满意33例(41.25%),核磁共振检查的总满意度为91.25%,高于CT检查的77.50%(

χ2值=5.736,P值=0.017<0.05)。

3.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对患者自身造成的危害非常大,除了其颅脑组织发生损伤之外,其循环系统、代谢系统等均受到损伤,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永久性损伤,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需及时对其进行检查,对症治疗。现阶段,主要采用医学影像技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包括核磁共振、CT等,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5-6]。CT检查的操作步骤比较简单,检查时间较短,在临床中被广泛运用。核磁共振主要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进行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参数多等特点,并且能够从多个不同方位对颅脑损伤部位进行成像,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颅脑损伤情况进行准确判断[7]。如本次研究结果所示,核磁共振检查对不同病灶、不同血肿厚度的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均较CT检查高,强调了核磁共振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相较于CT检查,予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提升检出率,并且诊断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宗新顺. 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 26(11):43-44.

[2]张富丽. 浅谈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10):30-32.

[3]刘海平,胡海菁,莫森林,郭方辉. 核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 29(04):651-653+660.

[4]魏发伟. 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08):148-149.

[5]侯爱果. 评价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检查价值[J]. 中外医疗, 2020, 39(06):187-189.

[6]余佩君,华政权. 核磁共振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J]. 贵州医药, 2019, 43(12):1978-1979.

[7]方婷婷. 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 3(1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