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1
/ 2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黄剑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黄冈市    438600

摘要:目的:对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外固定架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方法:择取20218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分组法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外固定架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差异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11±9.38)min术中出血量为(127.51±20.06)ml、骨折愈合时间为(16.17±3.28)d,并发症发生率为4%,数值均要对照,而治疗有效率96%则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式损伤小,术后康复快。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外固定架;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发生机械事故、高空作业事故和交通创伤事故的几率也在逐年上升,骨折患者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加。创伤骨科中主要含有开放性骨折、微创及挫伤等疾病,导致患者发生骨折的因素较多,其中常见的因素主要包括机械事故、意外坠伤以及交通事故等,创伤骨科患者均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及恢复,因此还需为患者选择更加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外固定架治疗为主,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工作中[1]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在创伤骨折患者中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的前提下,择取20218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分组法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7:23,年龄范围介于25-74岁,均龄(49.23±3.95)岁,上、下肢骨折比例26:24。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28:22,年龄范围介于26-73岁,均龄(49.30±4.12)岁,上、下肢骨折比例为28:22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纳入标准:患者确诊为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家属知晓本次研究情况并愿意配合。

排除标准:患者具有骨质疏松等疾病;患者有血液性疾病;③认知功能障碍。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方法:患者仰躺于床后,实施局部麻醉,麻醉后全面清洁开放性骨折部位,清创后切开骨折位置,将骨膜剥离开来,在断骨裸露后实施复位治疗。与此同时,利用X射线观察复位位置的精准性。复位后利用螺钉、金属板等工具连接加固断骨,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治疗中可根据患者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复位方法,如患者为上下肢多发性骨折时,麻醉方式首选全身麻醉,如患者为下肢损伤,麻醉方式首选腰硬联合麻醉,如患者为上肢损伤,麻醉方式首选臂丛麻醉。麻醉满意后彻底清创,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处理,对骨折断端做复位处理。复位完成后于骨折远端及近端找出合适位置并应用螺钉固定,注意螺钉与皮肤距离应在2cm以上避免固定架挡住伤口而影响换药。手术完成后,合理处置支架、螺丝及加压杆等物品,清理患者伤口后进行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三方面进行判定,数值越短表明效果越好。②治疗效果: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骨折全部愈合且骨折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未畸形且没有并发症,即为显效。患肢功能未完全恢复,但可正常发挥功能,存在轻度并发症且未出现畸形,属于治疗效果有效。骨折未愈合、患肢未恢复正常功能,患者不具生活自理能力,伴有并发症或存在畸形现象,即为无效。③并发症发生情况:涵盖内固定松动、出血/感染关节僵硬疼痛等。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来进行分析处理由%表达百分比而得到的资料以(x̅±s)为标准差,检验采取t和χ2呈现。当p<0.05时,表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临床指标对比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11±9.38)min术中出血量为(127.51±20.06)ml、骨折愈合时间为(16.17±3.28)d,均要短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x̅±s)

组别

手术时间(分钟)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天)

对照组(n=50

98.53±12.15

253.69±27.45

30.55±4.39

观察组(n=50

52.11±9.38

127.51±20.06

16.17±3.28

t

12.393

17.156

14.088

P

0.010

0.005

0.008

2.2治疗效果对比

详细数据见表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50

22(44.00)

19(38.00)

9(18.00)

41(82.00)

观察组(n=50

27(54.00)

21(42.00)

2(4.00)

48(96.00)

χ2

-

-

-

4.086

P

-

-

-

0.043

2.3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B组较A组更少,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3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内固定松动

出血/感染

关节僵硬

疼痛

总发生率

对照组(n=50

1(2.00

4(8.00

1(2.00

2(4.00

8(20.00)

观察组(n=50

0

1

0

1(2.00

2(4.00)

χ2

-

-

-

-

4.320

P

-

-

-

-

0.037

三、讨论

创伤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可分为四肢创伤、脊柱创伤、关节创伤等。导致创伤发生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高空坠落、车祸等,发生创伤性骨折后会影响患者的血压及凝血功能,进而导致其出现功能性障碍,甚至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需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创伤骨科患者,内固定术是最为常见的术式,通过置入接骨板、钢钉等设备,可有效固定患者骨折,保护断裂部位,避免二次损伤,促进愈合,但内固定术也需剥离骨折处软组织,如肌肉、筋膜等,会造成骨折处软组织血运的损伤,不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且对人体损伤较大,容易引起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3]相比之下外固定架可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近些年该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折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其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极大程度上可避免大面积创伤使患者骨折部位组织出现损伤,降低其出血量的同时也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时主要是通过应力刺激促使组织再生并重建,有效转移骨折地点的同时也能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且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不会对患者组织的再生能力及修复能力造成影响进而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4]。但是在内固定架及外固定架的应用上,临床上还有些许争议。

本次研究将常规治疗(内固定架)与外固定架治疗进行相关比较,结果显示:经差异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11±9.38)min、术中出血量为(127.51±20.06)ml、骨折愈合时间为(16.17±3.28)d,并发症发生率为4%,数值均要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有效率96%则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较内固定架更具优势。而究其根本为外固定架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创伤比较小,对于骨面骨膜剥离比较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可将其后期调整成一个动力性外固定支架,进而在骨折仍然局部固定的情况下,进一步不断的持续加压,即在肢体活动中,不断增加骨端纵向的持续加压作用,这样能避免骨端的硬化骨不连或者延期愈合,促进骨折端更早期愈合和稳定。此外,外固定架还可以避免对人为损伤组织产生影响,避免术后患处软组织出现异常,以及确保患者创面洁净,并全封闭的创面减少创面与空气中细菌的接触,同时也减少了多次换药而导致的感染,进而显著降低术后感染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式损伤小,术后康复快。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玉高.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名医,2020,(01):99.

[2]陈洋,熊小平,朱道平.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8,8(19):161-162.

[3]曾城雷.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2):21-22.

[4]陈琼.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