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0
/ 2

新形势下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

韩进

涟水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江苏省淮安市  23400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趋势下,审计监督工作正在不断拓完善,就审计工作而言,其覆盖面也在逐步增大,党政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明显增强,对基层审计机关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等情况,为此,如何在新形势下高效开展审计质量控制,并让审计工作能贴合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目前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会计质量管理是中国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对公司、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做好审计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并为新形势下审计质量控制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新形势;审计质量;质量控制

引言:审核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为审核人员的素质和审核流程的核查与监管,进而体现在审计报表上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就可统称为审计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就审核质量控制而言,其概念有广泛和狭义之分,广泛的审核质量指审计人员的整个工作中的工作质量,即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包含管理和服务。而狭义的审核质量则是指服务操作,即实施审核质量的过程,包含立项选择、执行反馈、意见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1、审计质量控制的特点

1.1全程性

就审计项目而言,开展全程控制,是为了高效实现审计目标和计划要求。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实施全程控制,为此,审核人员需增强自身工作能力,让项目操作具备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性,并严格按照审计标准流程和要求实施后续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质量管理的最大效果。对审计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其贯穿于审计质量始→终,将审计工作的所有环节都包含其中,其包括:审计项目的立项、方案的实施、报告生成、归档反馈等,如此,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无一遗漏,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增强审计的整体质量。

1.2环境性

就审计质量而言,其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就外部环境而言,审计质量控制会遭受体制、审计人员及相关法规的影响;就内部环境而言,审计质量控制与审计人员素质和意识、审计方案编制是否合理、审计技术方法是否灵活运用存在直接关联,而这些因素都会致使其控制效果受到影响。

1.3动态性

就审计项目而言,其不同阶段的工作对于审计质量的好坏都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审计质量控制期间,在不同阶段其内容和目的都会存在差异,就统一时期,在时间、环境变化的影下,质量控制也会存在动态性改变。

2、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效果

2.1实行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制

就审计人员而言,可将职责划分为:第一,审核工作编制期间,考核工作组需对考核实施效果、考核适用性和内容的适当性进行负责;考核工作组需对审前操作中产生的相关数据真伪和完整性进行查验。第二,审计材料:审计工作人员应对所获取的内部审计材料(存在弄虚作假,或隐藏、歪曲、毁坏内部审计资料)承担相应的职责;考核工作组对未能获取内部审计材料或因内部审计材料不能支撑考核结论且导致其他不良问题的情况承担相应的职责。第三,在审计笔录和人员稿本记录期间,审计人员须对审计笔录和人员稿本的真伪、完善度负责。第四,在审批环节,审计组长须对所提交的审批的情况真伪和完善负责,对审核人员稿本记载的严重情况不反馈或不如真实反馈的情况,以及审批反映重大失实的情况承担相应的职责。第五,审计领导对审核机构提供的报告、审计决定书、报告移送办理书等承担相应职责。

2.2强化审计证据质量意识

审核证明工作质量是审核结果的重要支撑,其也是现场审计工作的基础,审核工作质量对总体审核品质起着重要的意义。审核人员获取的审计资料应当具有客观特征、关联性、充足性和合法性,而控制审计质量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审计证据应采用合理、科学的技术手段去获取客观、真实的资料,而不是审核人员的主体评判、推测和设计。二是确保审计证据与所证事实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证实的具体金额、材料数量与事件是相符的。三是取得的审计证据要充分,保证每一个审计结论都有充足的审计证据做支撑,对重要的、风险高的审计事项要从多方面取证,以证明审计结论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四是审计证据的前提条件要齐备,且具有行政司法效果。

2.3创新审计质量控制技术手段

现代化审计技术和手段是企业提高审计效率的基础。由于企业审计领域的经营行为日益复杂化,企业审计工作如何发挥其职能作用,并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的目标,就需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和改善企业现有的审计技术。当前的审计工作可以通过采取专业的方法,通过分析企业会计行为,并采取相应的会计检查方法或措施,以减少企业会计风险。在审计实践中,这些审计工作还可以运用分析复核技术等非统计抽样的手段,杜绝审计企业财政财务收支中出现的重大舞弊的情况,从而降低审计难度。在具体过程中,审核人员应以风险的分析和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审核效果为前提,通过使用符合性检查、真实性检查等手段,综合运用各种审计证据进而有效降低审核风险,并提升审核质量。首先,应完善分析性审核技术,分析性审核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与对比数据间的关联程度及统计相关指标,进而判断审核重点的过程,其是当下国际较为完善的一项审核技术。其次,规范审计抽样技术,抽样技术难点是样本定量和定性的确定,为此,需以抽样对象为前提,明确抽样总体,合理使用抽样方式。

2.4突出风险审计导向

就审计质量而言,其面临不同风险的考验,为此,审计部门需加强审计风险的管控,并逐步让审计结果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将风险导向审计融入审计质量控制之中,其是将审计风险目标最小化,并在现代风险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实践下,依据企业特点,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管理,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审计质量控制以风险为导向,主要内容为:其一,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将审计风险损失控制到最小。其二,以风险识别、风险估测等原理与技术为审计质量控制基础。实施办法是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审核风险管理模式,并和现代风险导向审核中战略经营实施一体化管理:在审计工作前,首先对经营进行测评,并剖析被审计机构的客观自然环境,对可能造成审核危险出现的原因以及风险提供相应的避免对策。在审计执行阶段,首先应搜集审查单位及其所处环境的审计证据,然后通过内在管理测评方式和风险评估方式,确认和调整审核覆盖范围和深度,有层与此同时,采用相应的审核程式,数据分析确认涉及经营风险的原因,再次评判周围环境因素导致的内在经营风险,并根据内在风险控制情况再次评判控制风险,同时为测试和抽样提供依据,从而达到降低审核经营风险、提升质量和审计效率的目的,并确保有限的审核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2.5构建审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服务质量改善是质量管理的内容,从而达到服务质量要求的水平。不断的改善审计机关各任务和各阶段的质量控制,以便使审计工作取得很好的质量控制效果。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与重点是实现质量提高,即通过实施各种有效举措,使审计质量管理到达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层次。审计质量提高的基础就是提高控制水平,进而让其符合社会对审计质量目标。

2.6强化技术保障,增强工作实效

借助于地理空间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国土资源数据可以用于资源分析和应用、环境审计和政府投资审计。其次,在掌握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真实完整数据的基础上,加强数据审计分析质量的控制,通过细化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增强数据分析结果的利用率,并让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工作实施高度融合,使审计结果更加全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增强审计质量,须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相关工作,与此同时,需做好审前调查,并落实科学、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案。在审计期间,需通过强化审计证据意识、优化审计质量控制技术、强调风险审计导向管理、健全审计质量改进体系,从而全面增强审计质量,除此以外,在审计工作期间,需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规避好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林静. 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J]. 科学与财富,2020(7):67.

[2] 瞿旭婷.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基于系列审计失败案例资料[D]. 江西:华东交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