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融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0
/ 2

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融合分析

马梓宁

苏州创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现如今,信息化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普及应用,作为一种实用性价值极高的工具,被广泛用于管理模式升级。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参与感非常强,其融入为优化施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以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对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重点加以分析,并探究技术的融合路径,以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施工管理;水利工程;融合路径

前言:水资源是保证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口数量增多,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已经成为科学用水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水利工程重要性不断显现,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成为保证水资源供给与优化利用的关键。故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从本质上来看,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融合,就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实现管理理念、方法、模式全面优化升级,这一操作推动了施工管理信息化转型,为打造智慧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融合了信息化技术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更具实效性,管理信息利用更彻底、管理决策针对性更强、施工过程可控性更高,所以信息化技术应用具有提质增效价值。不仅如此,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融合,还有利于提高项目设计、施工、投资管理水平,在增强项目经济性、安全性方面颇具优势,有助于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1]。而且,基于信息化技术支持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升,信息化管理人才需求扩大,将直接影响人才供需关系。此外,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还能为全面提高项目核心竞争力、提升始终企业形象口碑提供辅助。总之,基于信息化技术优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优势众多,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2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重点

    实际作业环节,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点应该集中在攻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难关上。实践中,要求管理人员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重难点中,利用技术优势解决管理连续性差、复杂性强问题,并依靠信息化技术让管理决策适应施工管理的特殊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技术融合必须强调全面性,施工管理人员需将该技术融入各道管理程序,真正做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优化施工管理体系,基于技术辅助实现连贯、规范的动态化施工管理。

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融合策略

随着水利工程规模扩大,施工管理的复杂性以及难度持续增加,施工管理技术更新换代以及施工管理模式优化升级都有着极强的紧迫感。当前,“互联网+”理念全面渗透大大提升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代化程度,而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入则进一步推动了管理转型。新时期的施工管理重点在于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因此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融合应找准改进方向——细节管理和信息管理。从现实角度来看,信息化技术融入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方向和路径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3.1图纸管理

为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图纸管理,使其具备实践指导效用。这一环节,可推动传统图纸管理方式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绘图、用图管理体系。此时,可利用BIM技术实现深化设计,基于该技术的模拟性、优化性以及模型化优势做好设计图纸的针对性改进,并且基于该技术的可出图性形成更具实践指导效力的施工图。施工管理环节,可采用“CAD+BIM”进行综合管理,以便最大限度地规避手绘图纸潜藏的风险,切实提高图纸精度、清晰度以及实用性[2]。水利工程施工图纸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基于信息化技术支持进一步增强图纸的可落实性。在此环节,不仅要利用BIM技术做好施工模拟,更可以运用AR/VR技术为施工单位提供沉浸式体验机会,以便根据亲身感受以及专业分析更为具体地深化图纸设计。

3.2通信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规模扩大、管理难度上升,施工管理环节的通信压力也在持续增加,施工管理对通信质量以及效率的要求不断提升。基于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从优化通信管理的角度出发推动信息化技术融合,利用该技术拓展通信渠道、丰富通信方式、提高通信质量。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必须依靠互联网或物联网技术打造线上管理平台,大部分管理单位会选择使用4G/5G、WiFi、局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构建全覆盖通信网络,为提高施工管理通信质效提供保障。通信管理优化环节,还要求管理人员基于信息化技术提高通信安全性,即利用密钥技术、数字通信保密系统、防火墙规避信息系统的脆弱性风险,夯实安全通信基础。

3.3信息管理

信息化视域下的施工管理必须以信息数据综合应用为核心,因此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信息管理也同样需要基于信息化技术实现优化升级。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该阶段信息化技术融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信息采集、整合、处理、应用质效,实现信息数据价值的全面挖掘。

3.3.1 3S技术

水利工程普遍有着选址以及工期特殊性,不仅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且施工的时间与空间跨度颇大,所以在施工管理环节需要保证因地制宜。为达到这一目标,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在事前做好勘察调研,制定前瞻性决策;也必须在开始施工后时刻监控现场,针对实际需求做出必要调整。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离不开地理信息采集和处理,想要实现动态化施工质量控制就必须将地理信息技术(GIS)融入实践[3]。当然,高质量开展施工信息管理还需要获得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技术支持。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来说,3S技术的有效应用全面、精准、真实、动态采集工程信息提供了保证,这种信息化技术融合不仅起到信息支撑作用,消除了信息应用不当带来的风险;更从根本上彰显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特征,让现场施工管理体系实现全面升级。

3.3.2 二维码信息技术

二维码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到项目的日常管理当中,项目现场可以设置二维码模块介绍项目信息。通过二维码技术可以对现场作业人员、施工机具、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等进行无纸化、标准化信息管理。借助二维码信息技术来整合项目现有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资源,及时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使项目部能对施工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映,从而有效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

3.3.3数据处理技术

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融合时,信息管理还将朝着提高数据时效性的方向发展。实践中,大数据以及数据库技术都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施工管理人员可对多源海量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借助数据挖掘、整合、分析功能可获取管理决策的制定依据,在此情况下施工管理决策必然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而数据库技术融入,则为工程数据信息的记录、保存和调用奠定坚实基础;与人工记录、管理方式相比,这种技术的客观性、规范性更强,且工作效率更高,能为提高数据处理质效提供辅助。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融合,可全面推动施工管理模式升级,能打造更具先进性、适应性以及高效性的施工管理体系。信息化技术融合环节,必须夯实信息化基础,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环境;管理人员也需要确保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水利工程施工的图纸管理、通信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基于实际需求实现不同信息化技术的针对性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沁元,习炜,韩利红.云南部分城乡结合地区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调查分析——以云南省鹤庆县为例[J].科技风,2021(29):127-129.

[2]钟康健,马超凡.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引领下的智慧桥梁施工管理分析[J].公路,2021,66(07):203-208.

[3]刘攀攀,蒋海里,陈柳花,等.基于BIM+GIS技术的大跨度桥梁施工可视化信息管理平台研究及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08):185-189+1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