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5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罗玲,王李平

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护理依从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与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7、3.218,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7、10.582,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5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9、12.293、9.139、10.777、11.868,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内容,护理效果明显,能促使患者的病情尽快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他们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功能

引言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范畴,这种疾病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常年威胁居民身心健康,致使他们的生活质量被降低。与此同时,脑卒中疾病即使及时得到救治,但治疗后仍然会出现偏瘫、功能障碍等现象,加剧了患者的痛苦。因此,脑卒中疾病发生后需要立刻抢救治疗,以便挽救患者的生命。为了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因素干扰,需积极展开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2.43±4.18)岁。实验组男31例、女9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3.03±4.48)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①心理康复:大多数患者住院后,自身焦虑、恐惧等情绪愈发明显,导致他们忽视了其他情况,临床配合度低,导致家属对临床医护人员提出了质疑,故而想要协助患者尽早康复,心理健康也很关键。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综合分析患者身体、心理结果,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并利用医院的条件展开心理疏导,如播放舒缓的音乐,交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等,鼓励患者,让他们更加信任医护人员。②康复锻炼:a.变换体位。因疾病影响,多数患者出现了功能障碍,因患者长期卧床,久之可造成其出现关节脱臼、关节变形等现象,故而护士与患者交流,协助其调整体位,保持仰卧位,微向上将肩膀抬起、前挺,外旋上臂,伸展肘部、手腕,保持掌心向上张开状,并与枕头上平放;前挺下肢、髋部,夹紧大腿,大腿下方放置棉垫,预防下肢外旋。b.循序渐进锻炼:护士与家属主动沟通,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双方配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护士为患者、家属指导被动锻炼方法,闲暇时间家属也可以帮助患者活动,改善患者肌肉紧绷状态;每日被动锻炼次数不少于3次,活动进度循序渐进,自大关节逐渐转向小组织、关节,中医按摩法与被动锻炼交替完成,待患者各项数值稳定,鼓励患者可下床短时间活动,帮助患者重拾信心,增强他们的配合度;活动期间若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按铃呼叫医护人员检查、诊疗。

1.3观察指标

(1)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氏(Barthel)指数评估。(2)患者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评估。(3)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4)生活质量。以SF-36为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5)护理依从率。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记录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情况(x±s)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

护理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x±s)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护理后,实验组5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x±s)

2.4两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情况

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依从率相比,实验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情况

3讨论

相关数据调查发现,脑卒中患者中有80%左右会有意识障碍,而脑卒中属于常发、致死疾病中的“常客”,一旦发病对患者的神经风险高,故而造成功能障碍的概率提升,导致患者无法自理生活,丧失社会参与信心,拒绝与外界接触,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破坏患者家庭幸福。目前,针对脑卒中患者均比较偏向于传统治疗方法,经过临床干预,稳定患者的病情,消除不良现象,但是却忽视了患者预后的康复锻炼,导致其出院后生活仍然无法自理,甚至丧失运动能力。对此,临床上提出了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明显。临床研究发现,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造性,当脑卒中发病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快速调整状态,以适应临床变化,进而促进受损神经的轴突再生,促进神经联络通道的重新构建,以期恢复正常功能状态。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肢体可能发生的痉挛现象,同时展开康复认知、康复锻炼,经过多元化知识普及,使患者对增加疾病知识,有助于减少对疾病的陌生感,进而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恢复了治疗信心,并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开展康复锻炼,如护士协助患者被动抬起肢体、实施中医手法按摩、调节饮食方案等,以保证患者身体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临床治疗,通过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最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比较常规性护理法,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更符合临床的需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价值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服务,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93-194.

[2]李二兰.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及价值探究[J].中外医疗,2020,39(34):150-152.

[3]周秋丽,蔡梦廷,林小妹,郑蔡净.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1):1979-1981.

[4]李红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229-230.

[5]高双双.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