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8
/ 2

 浅析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构建

钟少强

昇辉控制有限公司 佛山市528000

摘要: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学科、产业深度交叉融合,面对计量单位量子化、量传溯源扁平化的技术趋势,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不断研发,测量范围持续扩大,测量的量也逐步趋于极端化、精准化和集成化,对测量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把握机遇,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测量管理体系;计量特性;符合性判定

引言

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变化,国内企业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相应的产品标准不断更新换代,对测量器具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的计量人员将对计量器具的确认理解为确认检定或者校准证书合格,对计量确认的原因、方法和验证依据缺乏了解,对如何明确客户需求,如何配置计量器具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这就导致购置的计量器具或等级太低不能满足产品生产或测试的要求,或精度太高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或测量活动的过程复杂影响生产效率。这就要求企业的计量人员在进行测量设备确认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计量知识,能够结合实际的使用要求提出具体的计量需求,并形成相应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要求,从而确保计量器具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一、现代计量体系是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中介系统

从人类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看,构成现代测量体系的要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测量活动的主体,指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进行各种测量活动的机构和人员。二是测量活动的客体,指人类生产生活中需要测量的对象。三是测量活动的中介,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标准物质、工作计量器具等人类为保障测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而发明、制造、建立和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为确保这些工具有序和有效发挥作用而采取的各种手段(计量标准考核、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计量认证、计量检定、计量校准、计量比对等);也包括运行、使用这些工具手段的机构人员(计量行政管理人员、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等)和规则遵循(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技术规范等)。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代计量体系其实是现代测量体系的中介系统,是人类为保障测量活动的科学高效、规范有序进行,建立和维持的测量保障体系,这个体系能够为包括测量活动在内的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如贸易、交通、科研、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单位统一、准确可靠的测量量值,从而使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可量化、可精确控制、可复现、可分工协作。

二、我国现行测量体系现状

(一)计量技术机构组织管理有待强化

随着全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各地区计量技术机构改革模式不同,改革后机构性质有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成为公益型的政府检验检测机构;有转制改为企业,成为国有或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参与市场竞争等。同时改革后机构隶属部门也不同,有继续隶属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有直接隶属地方政府,也有隶属地方国资委,甚至各省内的技术机构管理模式、性质都不尽相同。不同模式的机构改革虽然为区域技术机构创新发展提供了多样化途径,但管理较为分散,给统一、系统的布局和实施区域计量管理和技术支撑规划增加了难度。

(二)量传溯源体系有待重塑

在选取(配置)相应的测量设备后,应根据其计量特性的要求明确计量溯源的具体要求,如溯源的具体点、溯源的不确定度要求等。并根据测量设备的特性要求进行送检或送校,对于需要检定的计量器具,要核查该检定机构是否建立了该项目计量标准并经过授权;对于需要校准的计量器具,要核查送校的实验室认可能力范围中对应的溯源点是否满足测量设备的特性要求,这里尤其要核查最佳测量能力是否满足准确度等级等限值的要求。一般来说,溯源机构资质范围中公布的测量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配置的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中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的1/3。完成溯源机构的能力核查后,才能确保溯源机构能够满足测量设备的溯源能力。

三、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确保体系完整

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重塑、涉及各种资源重组调配,需要国家统一部署、科学设计,仅仅依靠计量管理部门很难推进体系建设。应从国家层面研究出台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指导意见,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形成多部门协调推进、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在体系设计上注重完善法律法规、量传溯源体系、计量基础设施、创新监管手段、加大处罚力度等。同时,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程度不同的现状,可鼓励地方政府在确保量值准确统一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完善区域测量体系建设,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推动形成特色测量体系的区域布局。

(二)强化计量主线与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力量的关系问题

在我国计量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和计量技术机构,以及主要由这些部门和机构管理的国家计量基准、国家有证标准物质、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这条计量量值传递的主线,其他有关部门、行业和很多企业也根据需要建立了各种计量基础设施和各类计量专业技术机构。在串“点”成“线”、织“线”成“网”的过程中,只有站在国家和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和协调调度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优势计量资源,在更好发挥计量“主线”作用的同时充分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才能汇聚成中国计量的“磅礴之力”,形成全球领先的现代计量体系。

(三)调整及维修过程

一旦经过校准的计量特性无法满足需要的计量要求,就需要进行调整或者修理这个过程。经过了调整或者修理程序的设备还需要进行重新的校准和验证,反复这个过程,直到能够满足要求的计量要求才能使用这台仪器或者设备。如果经过了反复多次的调整和维修还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设备或者仪器只能报废和更换。测量设备的管理也不用进行降级,限用,准用这些词语,多余和模糊不清。通过一系列的环节检验能够满足实际中的使用标准的就算是计量确认合格,不能满足的一律就是不合格,一概一票否决,这样的管理实用又能满足要求。

(四)合理挑选测量仪表仪器

合理选取测量仪表仪器需要测量工作人员对测量仪表仪器的误差指标有准确的理解,同时掌握准确选取量具的方式、要点,还要求相关测量工作人员很好地把握测量工作的复杂状况,这样就需要提升测量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五)搭建数字化平台,支撑体系发展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嵌入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监管、产业服务等方方面面,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政府应加强数字化监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市场监管总局已搭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计量标准器具核准情况查询、中国电子质量监督系统(e-CQS)、国家计量授权查询系统、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等平台,地方政府计量管理部门可对接建立子系统,组织区域内登记注册的计量技术机构将机构能力、出具的证书报告进行统一汇总,便于查阅和监管。计量技术机构应加强数据挖掘,在追求测量数据准确的同时,加大数据开发和利用,通过对测量服务过程中积累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开展计量仪器设备改造升级服务,增强服务产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掘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结束语

顾客对产品的计量需求不断变化,只有严谨而细致地完成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才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本文强调的形成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和审核溯源供应商的测量能力的重要性,就是希望相关的专业人员能够在了解相关计量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力,确保计量确认工作达到使用要求,促进测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健龙.电学计量检定及测量系统误差因素探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4):65.

[2]杨双哲.电学计量检定及测量系统误差因素探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5(4):71-72.

[3]王平东.电学计量检定和测量的系统误差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328.

[4]陈日照.电学计量检定及测量系统误差因素探析[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44(2):39-40.

[5]王彤.电学计量检定及测量的误差原因讨论构建[J].电子测试,2019(1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