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1
/ 1

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或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成像方法。目前,临床中应用的超声波,其频率通常会设置在2.0-50.0MHz之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越低,反之亦然。频率在不断提升,声波分辨率也会逐渐提升,那么就具有更高的图像清晰度,穿透性也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声波的穿透性和分辨率之间是呈反比的。因为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产生超声衰减,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衰减越多。因此,在通过超声检查患者的外周神经时,需要以患者的神经解剖结构的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超声波的频率,通过针对性设置,提升超声波的传递效果。比如:对于浅表神经多的位置,就需要使用具有更高频率的超声波,对于深处神经,则需要选择更低频率的超声波。

超声技术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①临床中的超声引导定位技术一般包括两种,分别为体表标志术和超声引导下的实时定位技术。体表标志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只需要检查者在患者的体表标志处进行定位,然后使用超声仪对标志处不断扫查,对外周神经以及附近组织进行准确识别,在患者的皮肤上标注外周神经标识,然后需要以标注情况为根据,对患者作神经阻滞。使用体表标志术进行引导时,可以以神经解剖结构为根据,首先,需要对体表浅丛神经、周围组织进行清晰的识别,然后对识别的神经进行标记,之后再通过常规的方法作出穿刺阻滞。超声引导下的实时定位技术则要求医生的操作技术足够熟练、高超,需要医生一手持住超声探头,使用平面内技术对靶神经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手则需要手持长针,通过超声引导沿着声束轴线方向穿刺,阻滞针则需要以相同的方向,向组织中缓缓刺入,最后可以在超声诊断仪的显像器上,将全部的阻滞针的形态进行清晰观察,等到阻滞针和神经靠近之后,就可以缓缓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通过显示器对麻醉药物的注入扩散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麻醉药物成功注入并且向整个外周神经附近弥散。如果药物出现在不需要注入的位置,则需要对阻滞针的位置进行及时调整,等到可以观察到神经和麻醉药物之间形成了一种甜圈征的情况后,就表示已经成功阻滞,那么久能够得到良好的阻滞效果。对患者进行阻滞时,可以在患者的外周神经周围作出多次阻滞,防止出现单一阻滞麻醉药物的扩散效果过差等情况。②麻醉优劣势:和盲探方法以及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相比,通过超声引导下作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更加简单、经济性更强、安全性更高、阻滞效果更加优良。通过超声引导作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对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以及扩散程度进行清晰观察,阻滞麻醉药物的用量也会因此减少,这样还能够使患者避免因为麻醉药物的应用量过多,引发过多的并发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虽然通过超声引导进行神经阻滞,会增加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但是同样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果阻滞的神经位置较深,那么进行神经阻滞的难度较高,这就需要麻醉医生的操作技术足够熟练,解剖知识足够过关,这可能和阻滞效果欠佳的结果有关。对于超声引导下不同的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其是否能够使外周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血肿、神经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仍然需要作深入研究进行评估。

超声引导在骶管麻醉中的应用:①超声技术能够对解剖位置进行有效识别:目前,通过超声技术对骶管进行识别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及重视。超声检查技术能够有效分辨神经组织以及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甚至还能够对脊柱周围的小神经进行清晰辨别,并且还能够在超声的帮助下,在神经组织中进行阻滞麻醉。②超声技术能够对脊柱解剖结构的异常准确发现:通过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能够将传统穿刺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不足之处进行完全规避。③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的其他优势体现:识别骶管和骶管中的空间时,通过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可以对患者的皮肤到骶骨以及骶管空间之间的距离准确测量,因此,其会被作为骶管麻醉研究的金标准,并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剂量并明显提高麻醉阻滞的效果。

超声技术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椎管内麻醉的第一步需要定位穿刺,穿刺相关指标中成功率以及穿刺成功耗时是十分重要的,穿刺成功耗时越短,患者的穿刺耐受性就会越高,就不会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能够保证穿刺以及麻醉顺利完成,提升麻醉效果。超声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有效调整穿刺深度、穿刺针方向,减少穿刺次数,避免过多应用麻醉药物,又因针刺次数较少,患者不会产生过多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穿刺以及麻醉依从性,有利于麻醉以及手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