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王 ,清

福建省将乐县城关中心小学  福建三明353300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潜心研究实践。教师的付出和尝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在不断地提高,教师重于把生活的具体事例及社会的现象融入到课堂中,生活化的教学被受到教师重视,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探索生活化教学的路径,方法等方面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改变单一为丰富的教学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具体贴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方法策略

百年华诞快要来临之际,祖国繁荣昌盛,经济科技等综合实力不断进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更是摆上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民族复兴的希望。学校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紧紧在现实生活中,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好”变成“三好”“五好”的少年,为他们的将来谋划,描绘出美好的明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校思想道德法治的素养,生活化的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教学情境,循循善诱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课本所学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所发生的现象。上课时,教师不要过于依赖课本,应积极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回顾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烘托教学和谐愉悦氛围,树立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积极思维,敢于发问质疑问难。问题没有标准的对与错,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例如,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同学们生病的时候,父母亲他们的心情是会怎样?父母他们怎样做的呢?让学生思考,可以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分角色上台演一演,注意父母的表情和动作,他们怎么说,怎么做?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积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当自己生病时,父母是怎样的心情,又是如何做的?在一些同学上台表演后,大家联系自己当时生活实际,更加体会到父母疼爱孩子之心,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虽没有过多地文字书写,但爱感受之深就表现出来了,这就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情境再现,孩子们就深深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挚爱。教师很轻松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思想的感化也是很有力量的。同学们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心理充满了感激,更加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家庭氛围融洽,社会和谐稳定。

二、创新教学方式,勇于实践,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陶行知主张“生活就是教育”,他主张学校的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并不相互独立、相互割离开的,它们而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生活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而教育应融入学生生活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提前在生活中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案例,在课堂开始学习时,将收集到案例和本节课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教师可以搜集日常买东西的外包装,并且仔细地研究包装袋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自己买东西看物品,阅读说明书,询价等购物实践过程可知,正规商品的外包装上一般都有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内容。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周边超市或商场实践出发,带着物品的包装袋给孩子们阅读讲解说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讲述包装袋上都有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不懂的。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学生对于一些标志可能会不明白,教师提前搜集相关的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并给与补充。这样课堂如生活,学生学习效率就有效多了。

三、巧设教学环节,勤于构思

教师精心而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道法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把本节课的知识和生活相联系。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各个教学环节要贴近实际,与生活相关。这就要求老师平时要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生道法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照本宣科,看着书走一遍流程,孩子的思想观念受到禁锢,是不会深入融入现实生活中来。特别是在学习法律的相关知识时候,相对来说知识非常枯燥,难以理解。教师更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拉进学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8课《我们受特殊的保护》,教师在讲到《中华人民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先播放一个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真实案例,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引出相关的法律条款,最后学生联系自己曾经有没有被侵害过权益,并思考面对权益被侵害时是怎么想,怎样做的,今后面临被侵害权益的情况该如何做。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又可以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保护自己。

四、指导社会生活,知行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必须交给学生一种生活力”。这就告诉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首先树立课堂就是生活的理念,用生活实际的眼光,运用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课堂所学融入社会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丰富多样。当然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在课堂上积极引导,让学生把道法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时,同学们在课堂上知道了人和自然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如果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毫不顾忌的惨害,应该明白到了最终伤害危及人类自己,大家应该清醒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爱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然后,联系在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以后再遇到这些环境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去做?把课堂上学到的环境保护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且想出解决方案,最后付诸行动。学生正确树立环保意识,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时刻保持环境保持的高度

警惕,还可以向家人或社区的居民介绍环境保护的知识,这对中国环境的保护作出了贡献。

总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知识只有用来指导实践生活中去,才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价值。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复心的希望,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支柱。只有在小学阶段加强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教育,加强道德法治素养,才能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只有经常运用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形象具体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得通,学得懂,学得牢,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应善于把课本知识和生活案例相结合,道法课堂才会更加充满活力。学生能够把课本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外生活中,提升道法素养,才能打下坚实基础,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唐维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普童话,2017(02):51.

[2] 楼会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上),2017(12):210

[3] 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88):81.